《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陈琪君 2015.3)
发布时间:2015-03-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陈琪君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
教育的智慧
|
||
作 者
|
李镇西
|
阅 读 时 间
|
2015.3
|
教 师 姓 名
|
陈琪君
|
年 段、学 科
|
三年级
|
精彩摘录: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
他(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得度过自己的医生,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
陶行知说:“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我所说的包括“民主课堂”在内的“民主教育”,是在生活方式这个意义上使用的“民主”这个概念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民主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民主生活方式的公民。
说到课堂,我还想谈谈对课堂功能的理解。过去我们很多人往往把课堂功能仅仅理解为传授知识,后来又增加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的理解始终没有把课堂和学生的精神成长相联系。我认为,课堂的教学既应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应该将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注入孩子们需要滋养的心灵。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这里所说的“注入”,绝不是脱离教学内容进行生拉硬扯的强加或牵强附会的联系,而是应该自然而然地融汇在教学过程中。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一边实践,一边思考,有时候思考得很痛苦,因为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常常震痛了我的心,不,简直就是撕碎了我的心。但我宁愿有着这种真实的痛苦也不愿意麻醉自己欺骗别人!
|
|||
读书感悟:
这几天才勉强看完这本书的第一编------我的教育观。这个在教坛耕耘了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家,一直在用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教育观。看完以后,我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两句话总结,只是问自己,在我眼里,教育是什么?真的想了好几天,通俗得来说,我觉得教育是教会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中好好生存!
前几天在超市结账的时候,老公在旁边说了句“foreigner”,当时我一脸迷茫的看着他,不知道他在讲什么!记得很清楚,当时他还嘲笑了我。哎,自己是忘得有些过分了,亏得我当初英语成绩还那么好呢,辛辛苦苦学了那么多年,说来是有些浪费了。
正巧在看这本书,于是我想孩子们不能重蹈我的覆辙,那么教育,我该教育孩子们什么?任何人不可能永远关在象牙塔内,也不是长大后他们才会飞入社会这片广阔的天空,社会无处不在,孩子们有孩子们的圈子,于是我觉得,教育,就是要教他们在社会中好好生存!生活常识是必不可少的,应该说,知识不是万能的,没有知识是万万不能的。但更多的是适应社会,甚至是成为领军人物的能力。
试想,就连是没有思想的物品,也会随着社会的需求而更新换代,最典型的当属电子产品。没有受过教育植物动物尚且懂得物竞天择,人怎能落后。那么教育下的孩子,咱们不能被选择,希望我们的教育,能让他们在偌大的社会中,拥有一点自己选择的能力与空间。
最近听说咱们区某学校最近开设了高尔夫球班,学生自愿选择,校领导声称他们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与淑女。社会对此举不甚唏嘘。我倒觉得这也无可厚非,咱们也许不需要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知识的面面俱到。只是有时候我也苦恼,用李镇西先生的话来说是这样的:“怎么要搞真教育就这么难呢?”李镇西先生又这么自问自答“这个问题似乎是个高尖精的科研难题,但答案又似乎不言而喻,只是大家心照不宣。”
在教育的路上跌跌撞撞,走了四年不到。没有深刻精辟的认识,很多观念还很不成熟,但我想,我会读更多的书,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希望能够摸索中在教书的同学更贴近社会需求,而孩子们又能快乐成长的教育。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