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5-03-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慧东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教育的智慧》  

        

李镇西  

阅 读 时 间  

20153   

     

李慧东  

年 段、学 科  

五年级语文   

精彩摘录:长期以来,中学的班级管理模式基本上是班主任“一元化领导”的“人治”,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落后低效,而且往往会产生一些教育负效应——因为“人治”,教师很累:上自贯彻落实各级领导的教育意图,下到布置督促检查每天的清洁扫除,班主任日理万机,巨细无漏,可谓“事必躬亲”“呕心沥血”!  

因为“人治”,学生很苦:一切听命于班主任,创造精神受到束缚,主人翁意识受到制约,自觉性越来越弱,而依赖性却越来越强。  

   因为“人治”,教育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对学生的批评、表扬往往因教师当时的情绪或对学生潜在的主观印象而表现出程度的差异或方式的不同,这也使教育的威信在学生心目中降低。  

因为“人治”,班级成了班主任的影子:班风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班主任个人素质的高低,而教育者所期望的学生的参与精神、主体意识、民主观念等等渐渐淡化以致泯灭。  

因为“人治”,师生关系成了“君臣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绝对的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教育出现了失误也难以及时纠正。这样一来,我们多年来提倡的师生平等互助的新型关系成为一句空话。  

读书感悟:不 管是 老师还是其他职业,只要作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莫过于对于大家心中是否具有威信,因为管理的好坏与在集体中拥有的威信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只有建立了一定的威信,为学生欢迎、尊敬、信任和拥护,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其作用。然而,对于威信的误区却根深蒂固,以为只要单纯的让孩子惧怕,殊不知,这样确立一个人的威信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切不可只会口头说教,只会许诺,却缺乏实际的指导和管理能力,这必须导致威信尽失。教师如果还能有一些让学生钦佩的才华,更容易建立威信,这方才可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由钦佩,转为信服,成为真正具备威信的教师。  

班主任不仅负责班级管理和建设工作,而且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班主任要从杂乱的班级事务管理中解脱出来,及时更新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把班级管理看作学生能力培养的平台,以民主与法制意识让学生管理自己,从人治走向民治法治,从他律走向自律  

  班主任要站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去理解民主管理理念,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广度、深度、层次三个角度上去认识、思考,建立主体型、民主化的管理结构。同时,共同的教育目标决定了班主任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完全可能成为合作者,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只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科学的教育策略即可。过去班主任在对班级管理中常使用不准不能杜绝禁止等粗暴武断的词语,不尊重学生,不相信学生内心深处潜在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搞一言堂我说了算。其实,学生有自尊独立意识,大多数学生有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因此班主任要转变管理理念,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与个性,相信学生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学会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作主,并创造条件放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的被动主动,变他律自律,变严严实实生动活泼,变中规中矩敢想敢说,以实现自律性管理,确保学生能在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下学习与生活,生动自主地健康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