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三月读书笔记(虞萍)
发布时间:2015-03-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虞萍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教育的智慧
作      者
李镇西
阅 读 时 间
2015.3 
教 师 姓 名
虞萍
年 段、学 科
六年级英语
精彩摘录:
师生谈心是心灵间的对话
 教师和学生“在教师、宿舍或其他僻静场所进行单独谈话”,是教育的常规方法之一,也是教师不可剥夺的教育权力之一。我常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里的“艺术”,既包括班级活动、集体谈话,也包括个别谈心。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个别谈心更能够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即使是同样的思想问题或学习困难,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为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立而独特的精神世界,面对一个个这样的精神世界,仅仅通过集体谈话或班会课,是很难取得教育效果的。除非我们把教育仅仅看成是标准化的知识传授而不是个性化的心灵感染,如果是那样,学校与工厂无异,那自然不需要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教室、宿舍或其他僻静场所进行单独谈话了”了。在《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有几句话说得非常精辟:“某一教育真理,用在这种情况下是正确的,而用在另一种情况下就可能不起作用,用在第三种情况下甚至会是荒谬的。”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正是这个意思。可现在,这个规定却希望教师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
读书感悟:
  掩卷沉思,《教育的智慧》这本书中的不少观点给我以启发,可以让我回味。其中尤以第一编“我的教育观”中阐述的“师生谈心是心灵间的对话”给我感触很深。
老师和学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好处,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学生也会说出心里话给你。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要注意方法。老师自己心情不好、情绪不好时,即使有学生违反纪律,最好也别找学生沟通。这时如果学生不能意识到错误,老师比较容易发火,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恶化。我们要善于自我调节和控制,不能把怨气撒到学生头上。要在情绪稳定的时候找学生沟通,比较容易沟通成功。反之,在学生情绪激动时,老师要避其锋芒,学生自尊心很强,大庭广众之下指出他的错误,他们会觉得丢面子。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不肯很好的接受,等学生冷静下来,在单独和学生心平气和的交流。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概括来讲就是“生进师退,生退师进”。在表扬学生的时候最好在集体面前讲,批评学生的时候则单独沟通。不要等学生出了事情再沟通,应该在刚开始出现苗头或更早时就沟通。
当们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点点滴滴汇集起来,我们惊喜地发现“沟通无时无处不在,沟通之法却千姿百态。”凝练成了我们的教育智慧,换化成我们的教育行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