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读书笔记(罗建娟)
发布时间:2015-03-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罗建娟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
《教育的智慧》之《爱,不是教育的一切》
|
||
作 者
|
李镇西
|
阅 读 时 间
|
2015.3
|
教 师 姓 名
|
罗建娟
|
年 段、学 科
|
六语
|
精彩摘录:
不否认教育之爱,特别在这教育爱心越来越被忽略甚至被冷落的时代,强调爱心是必要的。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所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话绝对是站得住脚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得出“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结论。从逻辑上说,“爱”只是教育的必要条件,而绝非充分条件。打个比方,我们可以说:“没有米,就做不成饭。”但不能说:“只要有了米,就能做成饭。”因为要做成饭还得有其他条件:水、火、锅以及“巧妇”等等。教育同样如此,除了爱,还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等。
把“只有……才……”(“只有有了爱,才有教育”)当成“只要……就……”(“只要有了爱,就有了教育”)——好多对教育爱心的误解,都源于此。
此外,我们还要思考:爱是万能的吗?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否包含着功利?这种爱是不是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爱心与惩罚可以“兼容”吗?如果不能,二者是什么关系?对学生的爱是否就意味着“无私奉献”?如此等等的问题,现在依然困扰着不少老师。因此我越来越感到,虽然谈论教育之爱已经不再新潮,是个老话题了,但还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呢!
|
|||
读书感悟:
李镇西一贯主张教育离不开爱,但是爱不是教育的一切。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中对李镇西的认识、对教育的理解更明朗了。
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才能爱教育,爱学生才能把教育搞好。不爱学生,怎么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呢?不爱学生,怎么能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我一直都喜欢孩子,选择当老师也是因为我爱孩子,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当我以老师的身份踏进校园的一刻,我发现我的选择是对的,我看到孩子们纯澈的眼睛,看到了一颗颗纯洁善良向上可爱的心。我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些孩子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并不是说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爱只是教育的必要条件,而绝非充分条件。正如我们说有米就可能做成饭,没有米就做不成饭,但是只有米也不能做成饭一样,要想做成饭还需要水、火、锅等,当然有巧妇更好。教育同样如此,出了爱,还需要思想、智慧、技巧等,当然高素质的教师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名教师,基本功有很多,备课、上课的能力,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的责任心,教育的智慧、教学的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爱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源源不断的动力,爱是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爱,爱孩子,就是要保持一颗童心,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这是最容易走进孩子心灵的捷径,也是最方便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童心保持一天,爱心就伴随一天;爱心拥有一天,教育生涯就是有阳光的一天。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