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教育的智慧
作 者李镇西阅 读 时 间2015.03.30
教 师 姓 名卞一枝年 段、学 科四年级,语文
精彩摘录:
长期以来,有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应该是“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教育专家”也常常这样“高屋建瓴”而又“语重心长”地教诲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的一线教师:要“说服教育”,要多“谈心”,要多“讲道理”,要“感化”,“不能发火呀”……
应该说,“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惩罚的因素。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同时也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这种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强制性”与我们现在反对的思想专治不是一回事。最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时,在一个班集体在,一个人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学习。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也就是说,必须予以必要的惩罚。
因此,我有理由说:教师打学生,绝无“好心”可言!有的只是专制之心和名利之心!我还是以我亲眼目睹的一次暴行(只能用“暴行”来概括)来作说明。……不这样严格要求,学生的成绩怎么上得去?“又是一个“责任心”!但无意中却泄露了名利之心——“这样严格要求”,“学生的成绩”当然很有可能就“上得去”;但以学生的尊严与痛苦为代价换来的“成绩”会给这位教师带来什么?当然是奖金、职称之类的好处,还有“非常有水平”之类的“社会声誉”。试问:这样的教师,有何“好心”可言?
读书感悟:
李镇西老师的书中阐释了对教育观、班主任修养、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其中,他对于学生的管理,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他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的耐心教育,更让我这位新鲜教师望尘莫及。对于处理学生的问题,例如:不做作业、上课不认真听、字写得差等问题,我承认,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处理这类问题时做的不太正确,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原来,我理解的 “惩罚”也等同于“体罚”,这是观念上的错误啊!但是对于“惩罚”的理解,具体是怎么实施,有哪些措施,我觉得我还是需要在思考思考。
另外,他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应该是“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这句话让我想到刚教书的前几个月,我对学生真的是“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即使学生不做作业,上课不认真,我还是以教育、谈话为主。这样做,的确有好处,例如:学生思维活跃,上课回答积极。但是也有很大的弊病:学生总有作业不做的行为,思维总有不能及时跟着我走。慢慢的,我的“暴脾气”上来了,我的耐心也慢慢磨光了,所以我会运用“惩罚”。看了这本书,我开始慢慢改变,不用过分的“惩罚”,但也不是一味的“循循善诱”,虽然成效还没有看到,但是,我相信学生会慢慢变好。这本书我还会继续阅读,希望我能够在教育学生上更上一层楼,有更大的进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