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吴卿)
发布时间:2015-03-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卿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
教育的智慧
|
||
作 者
|
李镇西
|
阅 读 时 间
|
2015.3
|
教 师 姓 名
|
吴卿
|
年 段、学 科
|
二年级语、数
|
精彩摘录: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他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他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和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真理性在于: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换句话说,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但并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但问题在于,现在一些教育者——特别是一些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教育者,把这句话当成教训老师的“绝对真理”,于是便引起了老师们的反感,进而引起了争论。
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的回答是:“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标准,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说“有”,是因为在现在的评价背景下,即使老师“会教”,可“教不好的学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道理很简单:无论高考还是中考,都是选拔性考试,其目的就是要让一部分学生被淘汰,即被“教不好”——都教“好”了,还怎么“选拔”?
我一直坚信,教育不是没有作为的。因此,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总是问自己:对于具体的某一个“后进生”,我是否已经尽到了我能够尽的最大努力?20年的实践告诉我,如果我们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绝大多数“后进生”都会有进步的——不一定成为栋梁之才,但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成为最好的自己。
|
|||
读书感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句话,似乎教育的成败都是教师造成的。因为有这样一个大前提,学生都能教好的,而现在确实有个别学生未能教育好,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触犯刑法,那责任全都是教师的,认为是教师无能,质疑老师为什么没有把本来能教育好的学生教育好。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陈鹤琴先生之所以这样说,他强调的是教育者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是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核心价值就是告诫我们每一位老师: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表明的是他决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这句话,提倡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这就是这句名言的全部意义所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用这句名言来观照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关心每一位学生;其次,用真诚感化每一位学生,引导他们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守纪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勤奋好学的习惯,真正做到: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教师,永远是一种崇高的职业。作为教师,要自己尊重自己,热爱教师职业,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优秀的教师。而鉴别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否真正合格亦或优秀,只要与陈老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对照一下,就一清二楚了。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