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5-03-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丽萍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
《教育的智慧》
|
||
作 者
|
李镇西
|
阅 读 时 间
|
3月
|
教 师 姓 名
|
陆丽萍
|
年 段、学 科
|
四数
|
精彩摘录: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班主任幸福感的丧失是由于厌倦感的滋生,而厌倦感的滋生,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
远离学生,不是指在物理距离上与远离学生,而是指班主任和学生的心灵距离在拉大。本来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因为感情的隔阂,学生在我们眼前成了物,是分数,是试卷,是学习和考试的机器!“目中无人”的教育,怎么可能会有幸福感?厌倦感焉能不油然而生?
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
我说过:“教育,每天都充满着悬念!这里的“悬念”,主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的难题”。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无穷魅力!”现在我要说,享受这种魅力,也是作为一名不断超越自己的班主任的幸福所在!
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情感保持和谐一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具有儿童般的情感、儿童般的兴趣、儿童般的思维、儿童般的纯真。
|
|||
读书感悟:
许多老师抱怨做班主任苦,这其中也有我。班主任被笑称为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往往辛辛苦苦做了许多事,也很难立竿见影,在鸡毛蒜皮中何谈幸福感?
而李镇西老师却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幸福!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一生的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这样的老师,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和喜爱。当感受到学生的尊重与喜爱时,有哪个做班主任的老师会不感到幸福呢?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也曾自信自己是十分“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再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将爱付诸行动的时候多吗?我真的没有过一句牢骚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
李镇西老师与他的学生之间发生了多少在我们教育常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呀!又出现了多少异于常规的教育事件呀!令我惭愧的是李老师用一点一滴的智慧的行动去处理化解学生身上的一块块“坚冰”,然后还会坐下来静静反思得与失,记下教育随笔。因为“一点一滴的智慧的行动”,因为“静静反思得与失”。所以良性循环之中,他先寻找到了班主任的幸福感。感谢他写出来,让我们有点滴可循,榜样可学,心灵可撼。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