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周蓉)
发布时间:2015-03-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周蓉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
教育的智慧
|
||
作 者
|
李镇西
|
阅 读 时 间
|
3.25
|
教 师 姓 名
|
周蓉
|
年 段、学 科
|
六年级、英语
|
精彩摘录:
面对学生,我们总是往往急于“走进心灵”可是现在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对老师都有着天然的信任感,相反,不少学生往往对老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防范,他们随时警惕着老师设下的“圈套”。
我的办法是:等待,耐心地等待。
与学生相处,有一个原则应该遵守,那就是永远不以学生为敌!即使学生对自己充满敌意,我们也应该以平常心待之。
一个学生被教师“改造”了,“转化”了,才能算教育的成功,否则就是失败。
师生双方都不要想着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并且不知不觉地受着对方的影响。
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都是自由而独立的,只要在行为上不妨碍他人的生活,就应该得到尊重,而不能人为地去“塑造”其“灵魂”。重要的是沟通,沟通的本身就是目的。彼此做一个倾诉者,同时又是倾听者。
要赢得学生的信任,首先要先和学生建立感情。
所谓走进心灵,就是让孩子心灵有所感动,有所醒悟,使孩子在犯了错误的时候,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将批评化为表扬。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更加有效。走进学生的心灵不易,走进后进生的心灵更难,但是只要有智慧,我们是可以走进后进生心灵的,批评是不可取代,但批评有时候为什么不能穿上表扬的外衣呢?
|
|||
读书感悟: 从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和学生沟通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事情,这群学生我从二年级带至六年级,感觉每年要关注的对象都在变化,每年似乎都有新问题产生,看了李镇西老师这一节内容后,我仿佛有了一丝头绪,李镇西老师用他与学生交流的生动例子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从他们的交流书信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生一点点的变化。对待学生问题,我们不要心急,要耐心地去解决,去与学生沟通就是最好的变法。学生每处一个年龄段,就会有不同的心理,作为老师我们只有耐心去发现,不断变换自己的年龄,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们立场去思考,然后再与他们平等地交流,这样学生就会从内心接纳你,真正改变自己。
同时关于批评的艺术,李镇西老师也给我们指出了另外一条捷径“给批评加上表扬的外衣”,让学生在表扬中开心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去改正错误,这效果远比老师严肃的批评要好的多,让后进生也能在自豪的氛围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去寻找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水平和能力。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