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1
发布时间:2015-03-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储琴

书籍或文章名称
教育的智慧
作      者
李镇西
阅 读 时 间
2015.3 
教 师 姓 名
储琴
年 段、学 科
二年级语数 
精彩摘录:
  体现平等
.    民主教育要求每一位教育者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教师的职责无疑是“传道授业解惑”,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知识的任何都超过了学生,教师更不应因此而以真理的垄断者自居。尊重学生,就包括尊重学生的思考,真正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和学生一起追求新知、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合作学习的态度,就是平等精神在民主教育中的体现。
     与学生同志式地探求真理,就应该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并且提倡学生与教
师开展观点争鸣。学生的认识也许比较肤浅,他们的看法也许比较片面甚至有错误之处,
但在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上,和教师是平等的。教师绝对不能因为学生的
“幼稚”而剥夺学生思想的权利。
     平等,还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尊严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平等,特别
是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的平等。学生是否能真正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是否能真正平等地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活动,是让少数“精英学生”独领风骚呢,还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上公开课,只是让个别“尖子生”举手问答以显示教学效果呢,还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以展示所有学生的真实思维状况?毕业复习期间,
是只重点抓部分升学有望的学生呢,还是面向所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如此等等,都体现出教育者是否真正平等地尊重学生的权利。
     教师不但自己应该对每位同学一视同仁,而且还应该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同学之间也互
相尊重、真诚友好、平等相处的氛围。让学生在这平等的氛围中感受平等,并学会平等。
 
 
读书感悟:
      
   课堂中的教学是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主体个性发展确定为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过去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助长了学生不肯动脑经的惰性,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在的教学要求我们要和学生真诚的交流,而交流就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就要求教师要走出“教师主上”的模式,放下身段,和孩子交流,尽量营造一个温馨、安详的“家”让学生愿意讲、乐于讲,甚至不吐不快。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先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问题。其次要学会欣赏,只要学生能沾上一点边,就应该加以鼓励、引导,不要用标准的答案去统一学生,不要以权威式的语气去规定学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就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展自己的个性,从而教育的平等性也就能真正得到体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