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谢雯)
发布时间:2015-03-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谢雯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
《教育的智慧》
|
||
作 者
|
李镇西
|
阅 读 时 间
|
2015年3月
|
教 师 姓 名
|
谢雯
|
年 段、学 科
|
四年级 音乐
|
精彩摘录:
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现在的教育多了些技术,少了些情感。 ●一个老师要有人情味,怎样才能做到呢?那就是应该理解学生。 ●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 ●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 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回答。”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一、脱离学生 的心灵;二、形式主义猖獗;三、剥夺孩子的童年。
●我们不能通过形式主义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如搞“万人签名告别游戏厅”之类,因为 它的危害是培养了学生的双重人格。我们的活动不能成人化,而应该充满童趣。我们的教育 一定要走向学生的心灵。
●孩子是处于做梦的年龄,应该让他们做梦,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我们的德育往往很世故,很功利。市侩教育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说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 娶美女,这是赤裸裸的剥夺孩子的童年。50 多个孩子憧憬着 50 多个未来,而你却用一个未 来来要求学生,这是很残酷的。这种教育是可怕的,剥夺了孩子的憧憬和梦想。
●我们反对假大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直和正气。
|
|||
读书感悟:
读过李镇西老师的作品,从中让我开始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爱心与民主。我们都知道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应该用什么样的爱来对待学生呢?是放纵的爱,严厉的爱,褊袒的爱吗?李老师这样告诉我们“真爱与假爱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民主”。对学生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是真诚的心与心的交流,不含任何杂质纯洁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他们是互相之间的尊重与宽容。在李老师的一字一句中总能感受到他心中流淌着那样一份诚心诚意,他总是能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和他们做朋友,与他们用心交流。他能记住每一个人的生日,为他们庆祝每一个生日,举行集体生日晚会;他能节假日把孩子领回家中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和学生交心;他能手拿学生花名册,走入学生家庭进行深入的家访;他能细心察言观色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一个个走出心灵的误区,步入人生的正轨……
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让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平等与尊重吧!
“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爱心只是前提,李镇西老师提到“真正的教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应该是富有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强调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的。教师要真正寓民主于教育之中,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充分发展;给学生一块平台,让他们展现自我,鼓励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制。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