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5-03-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吕广宇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教育的智慧》---爱,不是教育的一切 作? ? ??者 李镇西 阅 读 时 间 2015年3月? 教?师?姓?名 吕广宇 年 段、学 科 二、五年级音乐? 精彩摘录: 李镇西:拙著《爱心与教育》出版十多年来,我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被有些人好心地贴了一个标签——“爱心教育”。对此,我一直不认可。这是对我的一种误读。我不否认教育之爱,特别在这教育爱心越来越被忽略甚至被冷落的时代,强调爱心是必要的。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所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话绝对是站得住脚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得出“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结论。从逻辑上说,“爱”只是教育的必要条件,而绝非充分条件。打个比方,我们可以说:“没有米,就做不成饭。”但不能说:“只要有了米,就能做成饭。”因为要做成饭还得有其他条件:水、火、锅以及“巧妇”等等。教育同样如此,除了爱,还要有思想、智慧、技巧等等。   把“只有……才……”(“只有有了爱,才有教育”)当成“只要……就……”(“只要有了爱,就有了教育”)——好多对教育爱心的误解,都源于此。   此外,我们还要思考:爱是万能的吗?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否包含着功利?这种爱是不是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爱心与惩罚可以“兼容”吗?如果不能,二者是什么关系?对学生的爱是否就意味着“无私奉献”?如此等等的问题,现在依然困扰着不少老师。因此我越来越感到,虽然谈论教育之爱已经不再新潮,是个老话题了,但还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呢! 国培学员:当老师需要爱心,这是所有走向讲台的人都明白的事情。然而,看起来简单的事情,要做起来真难。难在两个地方:一、开始的时候可能很有爱心,但时间长了,慢慢爱心就变淡了,或者说慢慢就麻木了;二、对学生付出爱心总是需要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精力、时间,还有你的细心等,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时间又总是有限的,有时候觉得很累。因此,我的两个问题分别是:一、李老师,你是如何将你的爱心保持这么长时间的?二、你如何让自己精力充沛应付那么多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需求?   李镇西:其实,在我看来,所谓“爱心”是童心的自然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者的童心比爱心更重要。因为童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而爱心有时候是一种理智的提醒和选择。对我来说,爱孩子是我天性流露,而不是道德使然。童心保持一天,爱心就伴随一日。不存在职业倦怠或“慢慢爱心就变淡了”的问题。所谓“对别人付出爱心总是需要成本”,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只有“投入”与“产出”才谈论“成本”,但教育不是做生意,爱心更不是“感情投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就不存在什么“累”的问题——我这里说的“累”指的是心累,至于身累那是不可避免的,做什么不累呢?作为校长,我一直坚持上课,尽管没有固定在哪一个班上课,但就体力消耗而言,也很累,因为我立志要把全校56个班全上遍(比如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就上了三节课);可是,看到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和灿烂的笑脸,听着孩子们齐声呼我“帅哥好”(嘿嘿,搞笑吧?),我只有幸福!可见童心和年龄无关,与教龄更无关。 你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有些感动,感动于你对自己没有能够“应付那么多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需求”而苦恼。但是,亲爱的朋友,不要苦恼!没有哪个老师可以满足所有孩子各种需求,我们也没有必要苛求自己。我只是尽量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方式予以关注与爱,教育与引导。而这本身就是教育的主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的分内事。 ? 读书感悟: 长久以来我就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爱是不是教育的一切?在李镇西老师的著作中,大家都能看到李老师对教育的爱,对教育的情,因此李老师也被当做爱心奉献的楷模,甚至对于这本书,有人理解为“爱心教育”。碰巧我的疑惑在去年李老师受邀为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的学员做专题报告时,他对“爱心”的诠释引起了大家的轰动,使我也受益匪浅。 李老师首先解释了在这爱心越来越被忽略甚至被冷落的时代,强调爱心是必要的,但是爱不是万能的!他谈到“爱心“其实是童心的自然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者的而童心比爱心更重要,因为童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而爱心有时候是是一种理智的提醒和选择。童心保持一天,爱心就伴随一天。其实我们当老师的每天与孩子打交道,不知不觉中实际上也成了孩子王了,因此,自己在做班主任的时候也有“童真”的一面,有率真、有激动、有暴躁、有好奇等等的方面,总之“以人为本”,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必须学会用童心目光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感情去热爱,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 责任心是推动教育的一大动力。作为一名教师,潜意识中贯穿着责任心,它能成为学生感动的记忆,又能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李老师分析了如果由爱而产生的感动能够化解所有学生成长的动力,那是天真的愿,因为刹那间的感动只是学生生命天空中的云彩,有时会一飘而过。李老师说学生的成长其实也有许多事由不得我们教育来主导的,除了老师,还有家长、社会等原因,老师只能承担学生成长的一部分责任,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责任,我们没有必要把我们不该承担的责任硬扛起来。这使我想起自己在每接一任班主任的时候,总是喜欢把每个学生构画未来的前景,而有时真是事与愿违,到了初三就是眼睁睁的看着有的学生没有考进理想的学校,经常自责,现在我想通了,我的责任所承担的是他受学校教育这一块,从老师的责任心来说,没有失职。 : ? ? ? ?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