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读书笔记(蒋亚州)
发布时间:2015-03-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亚州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
《教育的智慧》---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
||
作 者
|
李镇西
|
阅 读 时 间
|
2015年3月
|
教 师 姓 名
|
蒋亚州
|
年 段、学 科
|
七年级信息
|
精彩摘录:
我再次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他认为,不论是将来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工程师、技师、医生,还是未来的钳工、车工、农机手、拖拉机手,乃至泥瓦匠、炊事员,都应该是富有智慧并因劳动而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所关注的,绝不只是少数有可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而更多的是未来注定只能成为普通劳动者的绝大多数孩子。一个人能否成为科学家甚至获得诺贝尔奖,更多的和他的天赋、个人努力以及家庭教养有关,和学校也有关,但关系不大。如果我们只盯着学生是否获得了这样或那样的大奖,是否考上了清华北大或哈佛耶鲁,而忽略了培养善良勤劳富有智慧的普通劳动者,这是教育的悲哀!
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有一次,我在我校教工大会上说:“我们学校才创办七年,我坚信它会存在七十年乃至七百年!现在我们的校友中还没有一个院士,但我坚信以后会有的。我希望在七十年后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园里也会有校友的雕像林,不过我希望在这雕像林中,不但有科学家的雕像、文学家的雕像,也有中国第一厨师的雕像、中国第一鞋匠的雕像、中国第一环卫工人的雕像……还有更多不是“中国第一”,但每天都在平凡岗位上给周围的人带去快乐的劳动者,他们都是我们学校的骄傲!
|
|||
读书感悟:
平日生活中我们懂得如何与朋友、同事相处,赢得对方的信任,却不知道如何与学生相处;我们可以容忍朋友对自己意见进行反驳,却不能容忍孩子的合理解释;我们可以耐心倾听别人的长篇大论,却不愿意聆听学生的新发现……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我想首先是我们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个学生都有独立人格,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情感。我们对待学生的应该是平等的、公正的,应该象对待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交流和沟通。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面对这样天真无邪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很多时候,我往往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品优学兼优的学生,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爱捣蛋的学生,我往往只在他们犯了错误时才想到他们,而且通常是想到是批评他们。实际上,后者却更需要我们倍加地关注,对这一群体的尊重更能体现出教育工作者的个人魅力,这也是为什么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的重要原因,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事物总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个孩子都是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聚集于身。作为教师,绝不能再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了,否则,一个个天才也许就在我们的漠视中而渐渐被埋没了。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过我们老师:“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讥笑里可能有爱迪生,你的骂声中可能有爱因斯坦”。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无私、公正的爱更是成功教育的导航灯塔。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让我们每一位教师用我们真诚的爱心呵护好每一位学生吧,让每个天使的笑声能永远回响在我们共同的天空。
古人曾云: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在新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老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真实想法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心灵的沟通,跨越和孩子之间的那条“沟”;只有倾听,才能理解孩子内心的渴望,你就能给予他们最必要的心理抚慰。学生正处于求知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中有着无数个为什么?因而在教学中,尊重孩子们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发问,并善于倾听他们的问题,面对学生们的问题,教师仔细倾听着,微笑着加以肯定,随着教学的展开,有的在教学中给予了解答,有的鼓励孩子们向书本、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来寻求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让学习不断地向课外延伸。全班几十个学生都各有差异,各具个性,对于一些学习问题,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想法。因而在课堂中,要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而教师则要用心地倾听,不管是响亮的或是轻微的,正确的或是错误的,理直气壮的或是胆怯的。孩子们的想法是丰富的,是多彩的,当学生争论时,教师始终认真地倾听着,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并及时地捕捉学生富有创意的回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生成。事实上,学生是一本厚厚的书卷,需要心灵的关注,更需要耐心地倾听!
记得2011届有个毕业生叫何强,他从七年级起就被我看中加入了学校足球队,可是他的成绩很差,班主任都告诉我这个学生踢球没啥前途的,我只是一次一次的告诉班主任:虽然他在踢球方面没什么前途,但他可以在踢球上获得属于自己的自信。在毕业那年参加区比赛中,何强成为了球队的中坚力量,帮助球队最终获得校队历史上的第一次区比赛第三名。毕业之后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且在北京服役,当了一名装甲兵,2014年退伍后又被武进区巡防大队录取,成为了一名防暴警察。从何强的学习经历来看,他是一个失败者,但因为热爱踢球却给了他自信,也带给了他与他人相处、团队合作和对抗挫折的能力,可以说他的人生经历因为足球而得到了改变。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未来,更应该相信每个孩子的未来。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