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或文章名称 |
《教育的智慧》 |
||
作 者 |
李镇西 |
阅 读 时 间 |
2015年3月 |
教 师 姓 名 |
江 伶 |
年 段、学 科 |
六年级语文 |
精彩摘录: 摘录一:当学生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种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且长期与顽童们打交道的经历告诉我,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的萌芽。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我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的话题,便是让他们谈“我有什么优点”。 摘录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对集体中某个或某些“后进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关于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转化为集体舆论的褒贬,让集体的每一个成员者意识到:自己有了进步,是全班的光荣;自己犯了错误,是全班的耻辱。我多次在新学期第一天开始,让几个“后进学生”进行“看谁进步大”的比赛,等到期中语文考试时,让全班学生以《XX进步大》命题作文的形式进行投票----由于学生的作文只能写一位同学,这就使比赛具有了竞争性。 摘录三:我从来不对“后进学生”提“下不为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相反,我专门印制了“报喜单”,如果某位“后进学生”觉得自己在某一周犯错误的次数减少了甚至没有犯错,都可以主动到我这儿来领一张“报喜单”,拿回去向爸爸妈妈报喜。 |
|||
读书感悟: 读了李老师关于“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这一部分内容后,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李镇西老师的确是一位极有教育智慧的老师。 对于转化“后进学生”,我们都在不断地付出我们的爱心与耐心。但这些后进学生的坏习惯总是反复无常,让我们烦恼忧心。事实上,这些孩子的这些“顽疾”并非一日形成,他们与历届老师持久地打消耗战,心理上已形成较大的阴影,内心的自我否定感极强。我们常常要求这些孩子像其它孩子一样,达到我们的所谓要求,其实我们并没有清晰地认识他们的现状,没有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进步计划。转化“后进学生”更重要的还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李老师以集体的舆论导向来影响和帮助“后进学生”的转化的方法极有创意。以命题作文的方式,为后进生们进步和转变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而李老师别具一格的“报喜单”为我们转化后进学生带来了新的灵感。转化一名后进生,我们需要调集多方面的力量,及时地给予进步的后进生以激励,使他们有信心,有决定继续努力下去。 现在,我们也在班里推行“加油劵”,试行“小小组共同成长计划”,目的也是希望孩子们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给予他们更多的进步推动力,使他们的学习旅途能有足够的信心与动力。 教育需要智慧,李老师的教育智慧给了我很多启示,这本书我还要细细地读,慢慢地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