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5-04-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玲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
《教育的智慧》
|
||
作 者
|
李镇西
|
阅 读 时 间
|
2015.03
|
教 师 姓 名
|
丁玲
|
年 段、学 科
|
一年级 体育
|
精彩摘录:
人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这话在中国似乎从来就未真正做到过。就目前中学教育而言,“成”的标志,从理论上讲,是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事实上,“成”的唯一标志只是学生们的升学分数以及学校的升学率。这使很多有志于教育改革的人,虽然胸怀教育科学与教育民主的顽强信念,却不得不在“升学教育”的铁索桥上冒着“学生考不上大学都是白搭”的舆论“弹雨”,艰难而又执着的前行。
素质教育所体现的一些基本思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服务来实现的”“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教育多样化、教育目标多样化”等,则充分证明,素质教育是真正把学生当作“人”的教育。
所谓“让教育充满个性”,对学生而言,是指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潜能与价值,反对一切非人性的教育措施,培养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生物的、社会的、认识的、情感的、道德的以及美感的全面成长,成为健全的社会公民;对教育者而言,则要求我们具备科学与民主的教育思想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方式、方法与手段。
|
|||
读书感悟:
李镇西在第一编“我的教育观”的第一篇“我的教育思想历程”中着重讲了自己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及现在中国式教育的弊端。
他说“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真正把学生当作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的教育、是不以成绩论成败的教育。而在现在的中国,虽然很多教育者嘴上喊着“以德智体全面发展评判成败”但真正还是以成绩以及升学率评判学生。初中的学生还是每天啃着书本,假期补课,从早到晚,除了语数外就是物理化学生物公式、再不就是政治历史的条条框框。课间于他们而言也只是多做几条题目的时间而已。
而我成为一名小学术科教师也已第二个学期了,还记得第一学期的第一堂课,我问学生“什么是体育课”的时候,学生回答我“体育课就是跑步”、“体育课就是玩”……我就在想,为什么学生会这样回答,还是在他们的小脑袋中,体育课就是让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现在的中国,虽然一直在喊“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抓学校体育”,学生以及家长对全面发展却没有那么大的概念,他们仍然停留在“分数决定一切”的时代。因此学生对体育、德育也没有那么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真正含义,不要让学生从小就死读书、读死书。
很多人都说我适合教小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其实对于他们,我也有无奈、有怨言,有批评过、表扬过、各种方法用尽,却仍有调皮的孩子。但是因为我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其实就像李镇西在书中说的,“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它是‘民主’的教育:把学生当成有灵性的人,而非学习机器;发自肺腑的爱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在教学中,我常将自己当作他们的好朋友,倾听他们的小秘密,以他们的小脑袋去思考他们抛给我的问题。对调皮的学生常常也是采用“骂一句再给一颗枣”的方式。
也许就像李镇西说的“学生是平等的、有个性的”。我们应该从单纯的按成绩论英雄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学会做人、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来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让我们不轻易的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个性以及创造力,用智慧的方法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