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5-04-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朱玉忠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一)
书籍或文章名称
《教育的智慧》
作      者
李振西
阅 读 时 间
2015.3 
教 师 姓 名
朱玉忠
年 段、学 科
2015、英语 
精彩摘录:
 人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这话在中国似乎从来就未真正做到过。就目前中学教育而言,"成"的标志,从理论上讲,是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事实上,"成"的唯一标志只是学生们的升学分数以及学校的升学率。这使许多有志于教育改革的人,虽然胸怀教育科学与教育民主的顽强信念,却不得不在"升学教育"的铁索桥上冒着"学生考不上大学一切都是白搭"的舆论"弹雨",艰难而又执着地前行!
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教育评价:假如某位班主任的工作富有特色(比如班级管理尽可能交给学生,平时尽可能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等等),尽管在当时就可以判断出这些做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但周围舆论仍然会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几年后的高考: 工作倒是蛮有新意的,可万一高考成绩滑坡怎么办?""哼!就会搞-些花花哨哨的东西,到时候高考可有好戏看了!"……几年后,假如学生高考成绩不错,人们会齐声喝彩:"你看,人家的班级管理那么放手,而且又搞了那么多的班级教育活动,高考成绩仍然这么好,他确实有两下子!"相反,若高考成缋不理想或低于人们的期望值,同样的人也许会说:"班级管理那么松散,还搞了那么多与高考无关的活动,高考当然会砸锅——我早就料到了 !"
于是,在当代中国,几乎任何一位"优秀教师""优秀事迹"的辉煌大厦,都必须以其班级大大高于所在年级、所在地区平均水平的"升学率"作为支撑的栋梁,否则,他的一切教育思考、探索与创新都等于零!
不能简单说这种社会评价舆论完全不合理。因为在中国这个人口压力极大的国度,升学是人们今后就业竟争乃至生存竟争的最关键、最重要的途径;而且,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这毕竟不是唯一的目标!特别是在"升学教育"压倒一切时,不但“做人第一” "全面发展“ "发展个性"等教育要义成了点缀的口号,而且取得较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学生个性精神的丧失!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培养出没有个性的学生—— 缺乏心灵自由,丧失主体人格,不会独立思考,毫无创造精神!长此下去,我们的民族是很难真正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的。
马克思常用"人的解放"来说明共产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有理由这样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育的解放",就谈不上"人的解放"!——正在告别20世紀走向新世纪、渴望现代化、渴望在世界上彻底扬眉吐气的社会主义中国,尤其呼唤这种"解放"!
 
读书感悟:
我们从事同一个职业,教育学生;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塑造灵魂;我们拥有同一个心愿,当好人师。让人震撼,热血沸腾!确实,这就像教师的职业,简单却充满生命力,这就像教师的智慧,理智而又有大爱!
    《教育的智慧》书中的有很多观点给我们以启发,可以让我们回味,特别是第二章节中阐述的“教师的素质”给我感触最深。本章以“认识自己: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一问展开,从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师的外部行为表现五个方面系统进行了阐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我们常常说,教育需要智慧。何谓智慧?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师智慧的表现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因此,我觉得教育的智慧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智慧,而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首先得拥有师德师魂,要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首先应该把整个心灵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除了这种大爱,我也特别认同书中所提到的教师教育观——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这也是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只有有这样的教育信念,才能支撑我们去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不懈地鼓励学生获取学习的信心,争取学习的成功。
我读了之后,深受感动和安慰,同时也更添几份责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