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4月的读书笔记(邵静芬)
发布时间:2015-04-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邵静芬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教育的智慧》
 
 

    
李镇西
阅 读 时 间
2015年4月 
   
   邵静芬
年 段、学 科
五年级语文 
精彩摘录:
有人提出“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质疑者认为班主任的所有素养都是所有教师必备的素养。班华教授说:“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有人便追问道:“难道其他老师就不关怀学生的精神了吗?”我认为,班主任的素养和一般教师的素养是交叉的,同时又有所侧重,或者说更为强调。还是以“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这个命题为例,其他老师当然也应该关怀学生的精神,但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他们对学生的精神关怀更全面更细致更持久,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说“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我认为是没有错的。因此,要我把班主任的素养和一般教师的素养严格区别开来,在学术上是很困难的,而下面我谈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各项素养,也许其他老师也应该具备,但对班主任来说,则更为重要,而且更为突出。查阅现在有关班主任素养的论述,的确非常丰富。“爱岗敬业”呀,“德才兼备”呀—仔细一想,这些哪里只是教师职业所独有的要求呢?还有“热爱学生”“民主平等”“为人师表”等等,对于诸如此类的表述,我都同意。作为校长管理班级工作的助手,班主任是在学校全面负责一个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健康,生活等的教师,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的职责,赋予了其监督,驾驭,评价他人的独特地位,也练就了其对所管班级"明察秋毫","见微知著"的"火眼金睛.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又可能成为教育目标达成的某个障碍.
读书感悟:
    我觉得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如果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孩子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一) 童心。李镇西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童心决定着重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所以孩子们喜欢的,应该是自己要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自己更应该多看、多研究。童心是最好的老师!童心就是最好的兴趣爱好! 
(二)爱心。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同时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态的条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质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融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 
(三)责任心。我时常以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守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历史使命。  
    通过读李镇西老师的书,我深深感受到李老师浓浓的爱:爱教师这个职业,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李老师勤于思考,思考自己平时的工作,思考学生身上反映出的问题,思考学生生活中的表现,思考教育学生的策略。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过程中一个特定而复杂的社会角色。我们应在繁杂的工作事务中快乐的工作。作为班主任,要严中有爱,爱中有法,要以育人为出发点,让自己做好自己的班级育人工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