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严红仙2015.10)
让师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发布时间:2015-10-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严红仙
精彩摘录:
让师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师爱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是学生发生过程中的动力因素。师爱是教师道德情感之本,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怎样才能让师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呢?师爱应该表现对学生的了解、激励和信任,表现在尊重、相信和理解。师爱,是教师工作的力量源泉。
师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感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由此看来,全面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尊重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没有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没有了解的教育是毫无价值、无的放失的教育。
|
读书感悟:
正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要说在嘴上,更要身体力行地融入到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的伟大。"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面对有思想、有行为的活生生的人——学生,我认为用爱心沟通学生的心灵是非常重要的。一、做学生的楷模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老师难当,学生难教。”为什么呢?我想这和我们国家的国情有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到了学校也想充老大。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达不到让学生佩服你,那么你可能在管理上真的要困难一些。其实孩子们有这种心理是非常正常的,就像我们做老师的一样,如果遇到一位让我们打心眼里佩服的校长,我们工作起来肯定也格外的卖力,格外的尽心。今天随同我们一起来的牛校长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知道在座的诸位有没有人到过我们学校,我们学校标志性的建筑是远远就能望见的一座九层高楼,这在全太原市的所有小学当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其中建楼的艰辛我想可能只有牛校长自己知道,这个让许多男人都望而却步的事情我们牛校长做到了,所以我们私底下都叫她“铁女人”;别看我们牛校长外表刚毅,其实她又非常细腻,她可以很严厉的批评你同时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她又会竭尽全力的帮助你,这样的校长我们都是既怕又敬。如果我们和学生的关系也能达到这样,我们的班级管理就不再是一个难题。
人是感性的动物,大人是,孩子也是。他们更需要感情的滋润。不要把学生当小孩,他们也是有自尊、也有人格,把一片真情捧给学生,也会感觉到学生也把]一片真情对待自己,这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是一种崇高的美。受到美好感情陶冶的学生,热爱的也不仅是自己的老师,他们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生活。
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尤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热爱每一位学生。
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班主任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对于"学困生",班主任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发现、去捕促"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善待个性特别的学生:人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性格特征方面的东西一般来说很难改变。试想一下,如果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因为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就心理倾向来说,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喜欢书法,有的喜欢写作……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
善待犯错误的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因此,在教育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提出要求,并要启发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才能鼓励他们告别明天,振作起来。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充满爱,对个性特别的学生也是充满爱,对犯错误的学生更是充满爱。
爱要激励。在众多人中,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有着权威的地位。因此,教师的评价就显得举足轻重。教师把每一位学生都要看作全体中的一员,坚持面向全体,树立新的学习观。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以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用发展的目光,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学习潜能等,给学生作出综合性的科学评价。
消极的评价会导致学生消极地看待自己,从而产生自卑。而积极的评价却可以把学习中的失败转化成新的学习动力。因而教师在评价中要用一颗真诚的心面对学生,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上肯定,鼓励他们纠正不足,扬长避短,尽量缩小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是学生用心灵来领悟教师的爱,从而在教师温馨的话语中追求进步。重视师生间的感情交流,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心灵,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爱要信任。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因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学生正处在摆脱依赖、趋向独立的阶段,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潜在的积极因素容易被人激发,可塑性大,他们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肯定、赞扬,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和荣誉感、责任感。相信学生具有独立性、自觉性,相信学生有良好愿望、进步要求,相信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坚信,每个学生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健康成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个别学生即使有过失,他们也能迷途知返。教师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学生的进步,在充满信任的基础上,善于创造条件、机会,使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得以充分实现。有的学生缺点、毛病比较多,他们经常挨批评、遭白眼,教师对这些学生要特别关心,给予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促使他们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激发起奋发向上的热情,挖掘出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己。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这些学生既能在“追求成就,取得信任”的心理中,树立信心,趋善避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同时因成功而获得的积极情绪体验,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主动接受教育,认真改造自我的自觉性。
总之,当老师就要爱学生,而这种爱是艰难的,是毫无保留的。爱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要用“爱”去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用信任去填补师生心理的鸿沟,要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需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化作无声的细雨,撒进学生的心灵,用无私的爱去托起明天。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