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这样教学最有效>
发布时间:2015-10-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连媛媛

 

书籍或文章名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作      者
高金英
阅 读 时 间
2015.10 
教 师 姓 名
  连媛媛
年 段、学 科
八年级物理 
精彩摘录:
教师的实践知识更具体地说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景有分寸地进行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来。这种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种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也是我们在教改实验中所特别强调的。条件性知识是每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我们把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得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作为人师,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要改变的是过去的老师的形象,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的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得更好,更加地吸引学生,就必须要多读书,读好书。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人文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
读书感悟:
最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智慧,更需要教师具有反思性教学的艺术,新课程需要反思性教学,在反思中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在反思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在反思上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如何最有效地进行反思性教学呢?其实,最有效地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品课艺术。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艺术。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问就是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桥梁。
一、        问学生对课堂的感觉如何
课堂感受是指学生在学习后的知识所得、理解程度,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对整堂课的总体印象。它不仅包含所学的内容,还包含心情。
在课堂上,我经常问学生对课堂的感觉如何?比如我会问:这个原理的应用,现在都明白了吗?然后,请几位同学回答这一问题。我还会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给你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了吗?她们中有的叽叽喳喳,有的则默不作声,我知道还有些同学因为基础问题,暂时可能还未体会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我说:没关系,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什么都能学好。我接着说:我会时刻都在关注着你们的进步!
每每在课堂结束前,我会经常问学生: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通过这一问题正好来复习这节课的内容, 虽然这一问题并不好回答,但毕竟是学生学习情况的折射。
二、        问学生希望老师以后怎样上课
按惯例,往往是教师给学生提出许多的要求规矩,该怎样做,不允许怎样做,只有教师给学生提要求。不管合不合理,学生一概都得接受。学生对教师的这些规定和做法有没有意见?我们能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学生的需求,从学生意见中来调整我们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思考的话,可以更好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会经常问同学们诸如:我这样上课你们嫌快吗?这样上课的方式如何?你们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吗?如何上课更适合你们?等等这些问题。
读了这本书后,我还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感受。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知识积累、学习习惯等都不相同,我们做老师的要能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差异之处,及时询问不同学生对知识接收程度的不同,给予具体关注,并因材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我们当教师的必须具有真挚和丰富的情感,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情感化学生,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多与学生谈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的需要,及时地向学生伸出温暖之手,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出现障碍,我会辅以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使之调整心态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学法指导、知识弥补,帮助树立信心。我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真情和循循善诱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身心愉快地参与以后的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