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做最好的教师(贺礼2015.10)
发布时间:2015-10-2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贺礼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做最好的教师
作      者
高金英
阅 读 时 间
2015.10. 
教 师 姓 名
贺礼
年 段、学 科
七年级数学 
精彩摘录:
赢得家长,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产生不同教养的孩子。父母的言语行为、文化素养、兴趣爱好以及父母之间的感情关系都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子女的人格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健康素质。家长与孩子血缘亲子关系都决定了家长在教育学生中的特殊作用。同时,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想得到预期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班主任,怎样走进各个学生家庭,最大限度地增加家庭影响的可控性是非常关键的。
读书感悟:
每一个班级都是一张网,连接着老师、学生和学生背后庞大的家长们。老师和家长不该是两个拳头,而应该是一双握紧的手,相互配合,抱着共同的信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在现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家长连接成紧密的战线,电话、校讯通QQ、微信、博客等等。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曾说“帮助儿童的最佳途径是帮助父母”,及时学生们的动态反应给家长,并和父母们分享教育理念、好方法。
一、沟通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有的放矢。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如果不能全面了解,家长会认为你对他的孩子不关心,从而失去家长对你的信任和交流的基础;如果你只说学生的优点,家长也许会认为你在敷衍他;而你如果光说学生的缺点,家长会认为你对他的孩子有成见。因此在与家长沟通前,我们必须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状况、在校表现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包括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今天沟通的目的、建议家长采取的配合措施等。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
二、沟通时,应该做到真诚相待,注意技巧。
一是要诚挚地夸奖学生的优点,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和家长交流时,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差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差生”,我们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二是要注意多倾听、多观察、多记录。与家长沟通,班主任既要主动告知家长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更要诚恳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你的认真聆听中,家长可以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沟通的深入;从聆听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以及学生以往的成长经历,从而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我接触过这样一个男生。开学后没多长时间就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上课时喜欢接话茬,自律意识差,作业的完成状况不理想等。我曾好几次找他单独谈话,但基本每次都是当面说得好,但根本坚持不了几天。有一次在发现他课堂再次违纪后,我非常生气,就电话通知家长来校,准备把这位学生的表现向家长数落一番。家长来了后,很主动地向我了解情况,并将这位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作了反映。从她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位学生的品质不坏,只是长期以来形成了坏习惯,好几次我找他谈话后他都努力的改正自己,只是没有毅力,一般都是半途而废。因此对他我们只能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提出要求后加大监督,对点滴进步多做表扬,鼓励他一直努力下去。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这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改善。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见了家长就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又会怎样呢?结果可能不了解学生的
真实情况,也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所以,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作个听众也不错!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平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我们从中捕捉更多的信息,以方便我们开展工作。
三是要表现出教师专业的能力,简单、扼要提出一至两项可行的建议,供家长参考,以争取家长的认同。面对自己孩子存在的各种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他们很苦恼,也很着急,迫切希望从班主任那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这时我们除了倾听,更要提出有针对性并且科学实用的建议给家长。这也就对我们的工作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积极探索。
三、沟通后要注意落实和反思。
一是要反思此次与家长沟通过程中的优缺点,
二是积极认真地响应家长的建议,并把与家长达成共识的东西付诸实施。
     沟通时心与心的交流,老师和家长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共同愿望是一致的。对于不通情理的家长,我们要反复沟通。如果过错在自己,主动承认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家长怨气消了,反而会认为老师勇于承认错误态度令人敬佩,家校之间的感情会更加密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