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做最好的教师》10月份读书笔记(王燕)
发布时间:2015-10-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燕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做最好的教师》
作      者
高金英
阅 读 时 间
2015.10 
教 师 姓 名
王 燕
年 段、学 科
三 英
精彩摘录:
怎样才算具备良好的师德?师业、师风、师能、师爱不可或缺。
师业,即具有敬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师能,即具有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与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师风,即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师风表现在下边的四个方面:1.以身作则。2.团结协作。3.廉洁从教。4.依法执教。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在我看来,师爱包括七个要素:爱、理解、尊重、宽容、平等、责任、给予和关怀。
爱没有理解——盲目和无知
爱没有尊重——支配和控制
爱没有宽容——苛求
爱没有平等——专制和功利
爱没有责任——轻薄
爱没有给予和关怀——空洞和苍白
读书感悟: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在新《规范》中,“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爱与责任是母亲的天性,其实爱与责任也是教师的天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小学特级教师陶淑范就曾这样说:“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给了我一生的充实。”一代宗师金铁林甘愿寂寞,无怨无悔,退到幕后,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一心装着孩子的冰心,教育楷模于漪……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与责任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学生。正所谓“大道无声”。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高老师的这些语段让我非常感动,我感动于她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教会了学生做人,教育的力量来自于互爱,来自于心与心的交流。高老师说自已是阳光底下最幸福的人。而我认为,她的幸福源自于她为学生创造了幸福。这就是师德的力量。她的大爱教育让我们受到了一次师爱的洗礼,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和高老师对比,我惭愧万分。虽然自己也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我除了缺少高老师那样的教育智慧外,我想我更缺少是像高老师那样无私的爱。高老师说,人一生最幸福的是能遇到这样的五位贵人。出生时,能遇到一对好父母;上学时,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工作时,能遇到一位好师傅;结婚时,能遇到一位好伴侣;年老时,能遇到一个好子女。高老师无疑是这些贫困学生的贵人。因为她百分之百地把这些学生送进了大学校门,让他们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做儿童生命中的贵人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