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十月读书笔记(姜蕾)
发布时间:2015-11-0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姜蕾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让师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作      者
高金英
阅 读 时 间
2015.10 
教 师 姓 名
姜蕾
年 段、学 科
四年级语文 
精彩摘录:
 师业,即具有敬业知识、乐业知识、职业规范意识、勤业意识。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敬业爱岗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研究中我们看到其表现有:热爱本职岗位,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具有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
 师能,既具有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刻苦专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科教研水平与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教师的成功,在于创造吃值得自己骄傲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严,往往建立在对自己严的基础上的,特别要严谨治学。教育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业务水平。
 师风,既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师风表现在下面的4个方面:1、以身作则。它有着种种表现,特别要规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等。2、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不可缺少与同事、与家长团结协作的行为。3、廉洁从教。教师的廉洁与否,学生看的特别清楚,所以要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4、依法执教。在教育教学中同国家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言行。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读书感悟:
  师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感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由此看来,全面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尊重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没有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没有了解的教育是毫无价值、无的放失的教育。
  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尤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热爱每一位学生。
 
 教师还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激发学生内在积极因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学生正处在摆脱依赖、趋向独立的阶段,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潜在的积极因素容易被人激发,可塑性大,他们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肯定、赞扬,因此教师要珍视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和荣誉感、责任感。相信学生具有独立性、自觉性,相信学生有良好愿望、进步要求,相信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坚信,每个学生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健康成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个别学生即使有过失,他们也能迷途知返。教师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学生的进步,在充满信任的基础上,善于创造条件、机会,使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得以充分实现。有的学生缺点、毛病比较多,他们经常挨批评、遭白眼,教师对这些学生要特别关心,给予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促使他们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激发起奋发向上的热情,挖掘出内在的潜力,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己。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这些学生既能在“追求成就,取得信任”的心理中,树立信心,趋善避恶,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同时因成功而获得的积极情绪体验,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主动接受教育,认真改造自我的自觉性。
  总之,当老师就要爱学生,而这种爱是艰难的,是毫无保留的。爱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要用“爱”去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用信任去填补师生心理的鸿沟,要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需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化作无声的细雨,撒进学生的心灵,用无私的爱去托起明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