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11月《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丁玲
发布时间:2015-11-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玲

书籍或文章名称
做最好的教师
作      者
高金英
   
2015.11 
教 师 姓 名
丁玲
 段、学 
小学体育 
精彩摘录:
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这样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顾明远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现代师生关系需要建立在民主、平等、理解和信赖的基础上。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懂得学生党心理,不讲究方法是做不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的,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沟通,进而达到教育他们的目的。
而现代型班主任应该是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具有新型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渊博的文化知识、科学的管理方法、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的复合型的学生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
师德的三个维度:能力、人格、价值观。
师业,即具有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勤业意识。师能,即具有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与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师风,即学为人师,身正为范。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育人的根本功能。
读书感悟: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高老师对学生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为什么高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我想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只有爱孩子你才能伏下身去给予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生活点滴,你才能为发现他们成长的欢笑与泪水所影射的点点滴滴,才能与他们的心同步,与他们的心一起跳动,才能理解与倾听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爱而后育,正是因为有了爱,你的呕心沥血,你的殚精竭虑,才有了意义,才得以升华。教师师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知学生们的心,才能赢得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我们应该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通过一篇篇文章,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我看到了每一位老师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也应该深深融入到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血液当中,成为我们的教育追求。
       看了高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的思想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每个老师身上都应该体现出来,而这也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所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