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11月份读书笔记(高小燕)
发布时间:2015-11-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高小燕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做最好的教师》
作      者
高金英
阅 读 时 间
十一月份 
教 师 姓 名
高小燕
年 段、学 科
九年级英语 
精彩摘录: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人们的财富在增加,但满足感在减少;沟通工具在增加,但深入地沟通在减少; 认识的人在增加,可以谈话的人在减少;房子越来越大,里面的人越来越少;精美的房子越来越多,完整的家庭越来越少;路越来越宽,心越来越窄;楼房越来越高,事业越来越低……
真个社会呈现的浮躁与功利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教师群体。有的教师抱怨地位低,待遇差,工资低;有的教师抱怨学生难教,领导难取悦;有的教师抱怨自己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孩子……更有甚者,把这些怨气转嫁给学生。在学校、教师出现了一些伤害学生的行为。
人一生气,肝火就很容易上升,思维就会短路,这时往往就会做出一些有违常规的事情,作为老师最常见的就是在盛怒之时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可能还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多事情,只要心平气和,保持心态平衡,往往可以解决得非常完美。比如评先进,这次没有你,就不要斤斤计较,可以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需要改进,静下心来总结经验,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那么将来就可以更好地超越自己了。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对教师来讲,涵养静气,就是追求一种平静,营造一种和谐,积蓄一种底蕴,成就一种境界。以古典的心态保持厚重,才能在层出不穷的世俗喧嚣中保持那份心境的恒久的宁静。
读书感悟:
 教师的静气包含了以上三个意思,只有意气平和了,气息才能细缓,也才能够创设一种宁静的气氛。静气,首先在于“静”,心情要平静、安静、宁静,心无旁骛;关键在于“气”,“静”是根本,“气”是一种提升,是一种境界,要把“静”修炼成为自己的一种精神状态,形成一种独有的景象。
教师要有静气,要善于悦纳,要懂得宽容和包涵,要学会悦纳自己,更要善待他人,要善于容纳和接受孩子们的缺点和不足。学生毕竟是孩子,孩子就有自己非常不成熟的地方,而有的东西是他自己喜欢的就愿意去做,去极力表现自己,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可能直接就连想也不想了。所以当老师在某一瞬间发现孩子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小的闪光点的时候,也要努力去把它无限放大,竭尽全力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去表扬,去激励。这虽然在老师看来也许不算什么,但很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教师要有静气,需要先文心。 夏<SPAN style='FONT-SIZE: 12pt;"Times New Roman";"FONT-SIZE: 12pt;">尊 先生和 叶圣陶 先生有一本著作叫《文心》,是一本是以故事体裁写的专讲写和读的书。我认为的教师的“文心”就是读书和写作。西汉刘向曾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大凡古往今来的智者,无不是从“读书”启航,逐步地驶向他们人生的成功彼岸。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元祥在《教师的20项修炼》中“教师的阅读——过一种阅读的生活”一章所述的“用阅读拯救自己”,在阅读中“读出自己”中强调,“阅读是一种生活,阅读是一种品质,阅读是一种思索,阅读是一种解脱”,“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开阔胸襟,启发思路,都可以用阅读来拯救自己”。郭元祥之所以极力推崇读书,就在于当今知识更新速度之快,社会发展进度迅猛,如果谁一年半载都不读一页书,就极有可能思想落后、知识老化、能力降低,甚至于工作力不从心,与周围的矛盾尖锐起来,你觉得累,领导觉得你不称职,更重要的是,你的学生认为你的知识陈旧了,你的观念落伍了,这时危险也就来临了。其实,读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充实精神思想、怡情养性的快乐之事,是一种“放眼世界”的境界,能够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课改的节奏。一位能够沉浸于读书和写作的老师,此时最为专注,没有了功利性,也没有了半丝半毫的思想压力或负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