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
《做最好的教师》 |
||
作 者 |
高金英 |
阅 读 时 间 |
2015-11 |
教 师 姓 名 |
李慧东 |
年 段、学 科 |
七年级语文 |
精彩摘录: 现代师德的核心是服务,集中表现为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包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绝不仅仅看学校的硬件,也绝不仅仅看学校的软件,看的就是老百姓的口碑。当老师的总会说:“我是为了学生好。”没错。每一个老师都是为了自己的学生好,但是要注意一个问题:您给的是不是学生需要的!“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除却坚守为师的道德底线,为师者应当做动摇者、推动者、唤醒者,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尊重赢得尊重,以师爱为魂,无私奉献,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更多的学生。” |
|||
读书感悟: 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乃是教育的关键。为人师者不是太阳,但也应该在学生心田播撒温暖的阳光。我认为:欣赏是一缕最灿烂的最温暖的阳光,它能唤醒人的灵魂,萌动善的因子,催发学生超越自己的脚步。 俄国著名的艺术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能成名,是因为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得到大作家屠格涅夫的赞赏而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下去,终获成功。朱教授说:我们校园里可能有无数个托尔斯泰。只要我们老师学会欣赏,只要我们老师学会发现,就会为无数个学生找回他们的自信,寻回他们的梦想。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许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欣赏学生会有一番别样的美景。 渴望被欣赏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当学生感受到为师者欣赏他时,学生很容易被打动,使他更具价值感,更具成功感,由此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学生就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重视、认同和表扬。其实每个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并不讨老师的喜欢,但他们都有自身闪光的地方,都有思维创造的潜力。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我们做老师的能换个角度,换个心态,就会发现那些“平凡”的学生身上也有诸如“吃苦耐劳”、“关心他人”、“不计名利”等优点,对学生而言,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只要教师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学会期待,学会欣赏,总能捕捉到他们的闪光点。在逾越常规的言行中,往往包含有创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如同一个个火种,需要老师去点燃它们。学生得到教师欣赏的同时,也学会了去欣赏别人,包括为师者。教师作为欣赏者,是对学生的一种给予,一缕馨香,一种沟通和理解,一份信赖和祝福。这样学生在教师的理解和宽容中树立了信心,教师则找准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真正形成师生双赢的局面。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会发现其有很多优点,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会宽容学生的缺点和过错,也会将其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时时照着自己,提醒着自己;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会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会给学生带来快乐与自信,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与自信…… 教师要能够欣赏学生,能否让学生也欣赏自己呢?说到底,这种“自我欣赏”的成分是自信心。自信心如何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平时能否做一个有心人。课堂上,当学生求知若渴时,你是否照顾道了每一颗求知的心灵;当学生畏缩不前是时,你是否给予过他们鼓励的眼神;当他们有错误时,你是否不失时机地给他们鼓劲,告诉他们:你能行!课余,你是否关注到了某一位学生捡起了一张纸,扶起了一棵跌到的小树苗,旋紧了正在滴水的龙头,放学后关掉了教室里的灯。当他们为了集体的荣誉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为了“希望工程”而慷慨解囊、你是否感动过。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发现并加以挖掘了呢?因此,教师要能欣赏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才能使学生也欣赏自己,树立自信心。 欣赏是一种善良,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是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对于欣赏者来说,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抚慰,都可能让被欣赏者铭记终身,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学会欣赏,我们的教育就会改变模样,学生们的心田就会充满阳光。我要自己心中拥有一个太阳,对学生的爱就是无限的核聚变能量,播撒欣赏的阳光,照亮他们前进的行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