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读书笔记(连媛媛)
发布时间:2015-12-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连媛媛
书籍或文章名称
|
有氧的教育源于有效的课堂
|
||
作 者
|
高金英
|
阅 读 时 间
|
2015.12
|
教 师 姓 名
|
连媛媛
|
年 段、学 科
|
八年级物理
|
精彩摘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1)要适应学生——教师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
(2)要善于架桥——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既要设计教,又要设计学,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心心相印,课堂才能和谐、有效。
|
|||
读书感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老师每次提问题,学生总是习惯性地拿起课本,埋头翻书找答案,找不到就不知道说什么了。究其根本原因,一是老师经常提问一些不需要经过深入思考的直接从书本上就能找答案的问题,也就是问题过于简单。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一种不愿动脑,不爱深入思考,不会从联系中考虑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二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超越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即问题的难度太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想也想不出什么。老师的这两种做法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因此,为了启动学生的思维,教师需要掌握提问的技巧,成为一名“善问”的老师。
要成为善问的老师就必须对学生本身的特征进行研究,考虑所提的问题能否被学生理解,是否超越学生的思维能力范围。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是介于学生已知和未知,已学和未学之间。既让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问题太易太难都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开展。
教会学生思维,表面上看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令人乏味,因为诸如此类的论题在报刊、杂志上比比皆是,可是为什么人们对此的研究乐此不疲,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考学生曾经做过的题目,学生总能正确解答,而如果把问题或条件稍作变换,学生就不知如何下手了。这正是教育失败的表现,学生只是学到各种题目的具体解法,并没有掌握知识的迁移方法,也就是说,他还没有真正学会思维。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且是学校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更是教育赋予我们每个老师的新使命。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