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做最好的教师》有感 12月(顾亚萍)
发布时间:2015-12-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顾亚萍

 

书籍或文章名称  

《做最好的教师——备好学养这堂课》  

        

高金英  

阅 读 时 间  

201512   

     

顾亚萍  

年 段、学 科  

科学   

精彩摘录:  

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的讲话中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国外有教育家说过:‘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是的,作为老师要具有丰富的学识修养,要有才有艺。这需要我们有真才实学,除了全面系统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广度的文化知识等,为了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准备一潭水。  

在我看来,从功能出发,可以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   

1.    本体性知识——胜任岗位的基本保证  

2.    文化知识——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3.    实践知识——机智丰富的个体存在  

4.    条件性知识——成功教学的“金钥匙”  

如此,教师从各方面拓展自己的见识,丰富自己的学养,定能够讲得出漂亮的课,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读书感悟:  

申明展说,身为教师,就要博览群书,天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科学……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学识。在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形成自己的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精深的专业理论。另外,教师还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申明展说:“生活是本无字的大书,其中的奥妙需要我们细细咀嚼、品味、感悟。生活处处皆学问,教师只有用心体味才能让心灵与思想共舞,让生命的课堂活力无限。”  

重学识更要重学养。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造就灵魂的劳动。教师的教育观念、品德修养、性情、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所展现的魅力,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  

汪洁说,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有宽阔的眼界视野和心胸,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艺术水平。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强调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突出各个学科的人文性以及文化内涵。如果一位教师的专业知识没有深度、相关知识没有广度、教学视点没有高度,那他势必会在新课程标准面前无所适从;而一位学养高深的教师,由于善于读书、博览广取,知识背景丰厚,文化底蕴扎实,教起书来势必得心应手。作为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的学养,才能有资本为人师、做良师、成大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