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10月李慧东
发布时间:2016-12-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李慧东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礼河实验学校          李慧东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因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工作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孩子们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而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而这一切的活动并非教师最初的目标,他也是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才渐渐明白的教育的真谛是什么。这位从教二十五年来,一直在一所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叫霍伯特的小学担任五年级老师。他的学生高达九成来自贫困、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用他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为他的学生营造了一个快乐的天堂——第56号教室,使这群幸运的天使在雷夫老师的爱心和智慧的浇灌下,结出了不平凡的果实——小学生的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纷纷进入哈佛、普林斯顿等名校,从而达到并超越了自己的目标。
现今中国的教育,走进了急功近利的岔道。家长们十之八九都是“望子成龙”,而非“教子成人”。而学校教育也迎合家长口味猛抓孩子学习成绩,至于品德、人格等培养则放到了次而又次的地位。
其实最好的教育,不是“望子成龙”,而是“教子成人”。对此,第56号教室给出了最好的注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摇篮,更是人格的花园。
回想一下,那种“育人不育才的”的教育,造成的耸人听闻的惨案还少吗?卢刚,28岁留美博士,因自己出色而容不得别人超越,开枪杀死自己的导师——爱荷华大学物理系最好的教授、无辜的校长、竞争对手留美中国科大高才生山林华等人,自己也自杀身亡。这是多么沉痛的惨剧啊!这是所谓的精英教育结出的恶果!
前几年的马加爵事件也震惊了全中国。中央领导人看了马加爵狱中写的反思,潸然落泪。寒门学子求学不易,可他们生活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甚至歧视、侮辱,有谁体谅?弱势群体何以保护?光是要马加爵们奋起、自信、挺住?哪些被杀死的同宿舍的富家子弟们,你们的人格是否健全呢?
还有今年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富士康跳,令多少父母伤心欲绝。富士康到底怎么了?孩子们又怎么了?即使公司不好,也不能拿生命当儿戏啊!你们的挫折承受力呢?你们的整理事物、权衡利弊的能力呢?你们的与人沟通、互相依存的团队精神呢?你们的热爱父母、不让白发双亲牵肠挂肚的孝心呢?到底有多大的事情非死不可???
人才人才,核心是人,然后才是才。如果不成人,成才也是一场噩梦。
正因为我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我在工作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习惯养成。如上学期我班读经典《弟子规》,学生受益匪浅,孩子们在学校网站上发表了许多感想体会。
“我让他们知道,对掉球的队友大吼是自相矛盾的:大吼通常是因为想赢,然而羞辱队友只会让‘犯错者’更容易出错——他会爬不知道怎么打球才好。第56号教室的学生明白,善待出问题的球员不只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明智的选择。”在这样一个没有嘲笑、抱怨的环境里,每个孩子都不担心犯错,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犯错,他们也会被谅解并且得到最好的帮助。
我喜欢这一段,是因为我觉得,不仅队友需要善待,学生、孩子、伴侣、父母、朋友,都需要我们这样善待!这样,信任、温馨才会在我们之间蔓延。还记得去年,我班开展读书列车活动,不论能力大小,按学号每人上台读一个故事,哪怕读得再蹩脚,大家都给他掌声,而不是嘲笑他。碰到读得好的人,老师就请他介绍经验,注上拼音啊、自己多读几遍啊、对着镜子读啊、给爸爸妈妈表演读啊……方法多的去了,后面的孩子们学习了别人的好方法,故事是一个比一个讲得好了。
    “我想教孩子终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场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懂得安排和分配时间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容易乐在其中,也会做得更好。”
中国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值,可是却能容忍孩子的房间乱七八糟。殊不知,“房间”代表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不会有条理的规划自己生活的人,难以有条理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所以,我们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要教学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抽屉收拾好,从小处开始规划,逐步过渡到规划自己一天的生活,规划记录自己的账单等等。这些,往往就是一个人生活态度的写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