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丁东伟)
发布时间:2016-12-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东伟

 

本学期学校为每位老师发了一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书,刚拿到书的时候感到好奇:不知书中讲些什么?为什么叫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没有想象中顺利,感觉有些不懂,想到当时校长给我们介绍这本书时的慷慨陈词,一本好书,我怎么没有一点感觉呢?带着怀疑再次重读这本书,读着读着,我感觉不是在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而是在解读我们学校的奇迹……,断断续续地读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本已平静的心又被击起了层层浪花,感慨万千,也思考了很多很多…….
依然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踏上讲台的我,有欣喜,为自己终能成为一名教师;有担忧,怕自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晃二十几年,挫败中渐渐成长,也曾取得一定的成绩;一晃二十几年,“老教师”这一头衔在心里去了又回。但与雷夫相比,这些挫败又算得了什么,这一点点成绩微乎其微,自己的十几年与雷夫的几十年如一日相比,更是让我惭愧不已。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而雷夫的教育过程却是将“师者”的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关注第56号教室中的每一位学生,带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演算算术题,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经典戏剧;坚定“成功无捷径”,不惜利用周末为学生无偿补课。为让学生读到自己喜欢的书《人与鼠》,一个星期里跑遍二十英里范围内的十几个公共图书馆,由于一次只能借一本同样的书,他甚至“改头换面”地再次进去借同样的书。雷夫能够想学生所想,为学生倾心付出,为这样的老师感动着,留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看看我们的同行,学生稍有差错,便是训斥当头,缺乏耐心;学生上课睡觉,不闻不理,独自演绎自己的精彩,缺乏要求;一个学期下来,极少与学生交流,忽视了师生关系融洽发展,缺乏关心、爱心。
二十几年来,自己也曾遇到过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那是我的荣幸。因为他们给我动力,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分享到了快乐。一路走来,也有很多因家境困难,几番有退学念头的学生,自己尽所能的给予关心和资助。虽然并不一定能彻底的改变他的人生,但我想以后的他同样是一个有爱心的、热爱生活的人、也会是乐于助人的人。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得还远远不够。
雷夫和他的孩子们在第56号教室,一间20平米的天地里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向当今社会对教育的期盼发出了挑战,并向公众证明了当今的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应如何演好“教师”这个角色?通过学习,我想我们都会同样的感触。那就是坚定“成功是没捷径可言的”信念,关注教室里每一株幼苗,用大爱细心浇灌,悉心引导学生朝幸福的人生目标迈进!
       同一片蓝天,不同国度,不同的教育形势,但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是一样的。雷夫通过他特有的教育方式创造出了人间教育的奇迹。而我们,如果能因材施教,不畏劳苦,甘心付出,我不敢说能创造出雷夫那样的奇迹,但一定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因为我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所以,让我明白了: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必须要努力才行。每一个人又成功也会遇到失败。只要保持心中有爱,努力找到平衡,真正以孩子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汲取教训学会跟孩子沟通,让自己成为一个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师。
书上提到的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在我们班就很类似,可是雷夫老师却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而我们所欠缺的是耐心。一味的责怪和抱怨,只会使学生更加浮躁、更加反叛。简单做好一件事,坚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找孩子谈心,多跟孩子说悄悄话,及时鼓励、表扬孩子。让孩子接受你,信任你,走进孩子的心里,让教室成为温馨和相互信任的场所。
       有时觉得教育很简单,就是把问题简单思考,把程序简单明了,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有时觉得教育很复杂,区区几个孩子都难搞掂。关键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切入点,以独裁者的身份管理学生,那样只能白忙一场,费力不讨好。微笑面对学生,学生会微笑面对你,心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放平心态,愉悦心情,才是工作的基点。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雷夫老师所创造的奇迹或许我们现在无法企及,但是,雷夫老师就是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了,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只要我们有爱心、重细节、抓习惯、善反思,我们也能成为雷夫老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