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和认识教师的教育科研
( 一) 教师教育科研的性质——校本研究,它区别与专家学者的研究。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研究。以学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目的在于改进学校的实践活动。
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可能发生什么问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怎样解决?
校本就是体现出一个学校和另一个学校的差异,问题来源于我们的实践,把我们的问题进行梳理。找出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 实践。实践中 学生 的状态改变了,研究的着力点定位在那里。实践中边思考、边研究、边行动。
(二)教师教育科研的目的
教师教育科研的目的在于“改进实践,解决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让“新课程”转化为“新理念”,让“新理念”转化为“新行为”,让“新行为”转化为“教育智慧”——这样的转化需要通过教育科研实现。
每个学校都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然而落实在实践层面上的有多少?事实上,口号式的理念与真实的理念平行运行,是行业出现的人格分裂。要解决行业的人格分裂,需要教育科研。
2.从走进课堂前的准备到离开课堂后的反思离不开教学研究。
备课——关注课程的二次开发;
上课——关注课程的 动态生成;
说课——关注系统研究与反思;
听课——全面全程关注;
评课——进行宏微观的评判、分析。
所有活动的过程都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只要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实践、研究,就是教育科研。
3.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既有物化研究成果(论文、案例等),又有自我提升的精神成果。
(三)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类型
恩格斯说:“分类是认识问题的第一步”。
教育科研中,问题提出后首先要分类:关键问题、非关键问题、必须解决的问题、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这样我们的思路才会更清晰。
教师教育科研的分类
1.从性质分:行动研究与应用研究
行动研究:强调实践过程与研究相结合,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改变自己的认识,提升自己的工作,边实践边研究,形成个人化的理论表达方式,让教育科研真正下架到每一个教师。
应用研究:靠自己的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占有基础研究的相关成果,借助相关的理论成果研究我们现实中的问题,是很有效的研究途径。
2.从形式上分:合作研究与个体研究。
3.从方法上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4.从手段上分:文本研究与网络研究。
二、教师教育科研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选题上
1.刻意求新求异。2.贪大求全。3.跟风随潮不切实际。
力求小题大做:对一个问题长期研究下去,就会有别人不可替代的学问。找到问题后想一想,问题还可以再分解吗?——直到不能再分解,研究是存真求实的。
(二)方案上
1.问题意识不强。要研究什么问题不明确,没有针对性。
2.概念界定不清。(可操作性的概念指代的是什么,在实施过程中有意无意将概念范畴扩大或缩小。
3.内容分解不详。4.论证不充分。
(三)研究实施上
1.方法运用的综合程度不够(要综合运用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
2.过程反思调节不够。(纵向贯穿全过程,横向进行360度反思)
3.资料积累不足。4.合作意识不强。
(四)成果上
论文至上,重近轻远,重表轻里。
三、教育科研的发展方向
(一)研究问题校本化:从学校存在的问题入手,从科研的角度去研究,走进学校内部,聚焦课堂,真正关心教师成长与学生的发展变化。
(二)研究动力的内在化:学校积极促进教师研究动力的内在化,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需求。
(三)研究方法综合化。
(四0研究手段信息化。
(五)研究对象专题化。
(六)研究程序规范化(计划——行动——考察——反思——调整——)
(七)研究的话语形式体现个性化状态。
(八)研究资源整合化。
(九)研究管理制度化。
(十)研究成果外显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