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方案、报告及论文的写作
发布时间:2011-11-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曹文庆

 

1. 申报书的填写。
 
2. 研究方案的撰写。
 
研究方案主要组成:
 
(1)问题的提出(陈述目的和意义)。这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想,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理论的和现实的),具体涵养以下几个方面: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变量的辨析、界定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2)研究依据和假说。研究依据包括政策依据、法律依据、教育科学理论依据等;理论假说是用陈述的方式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推测。
 
(3)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应根据课题的性质、要求等情况运用适当的研究方式。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来说,多采用抽样研究方式。若是实验研究,需对实验班(组)与控制班(组)的确定原则、方法加以说明。研究方法: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
 
(4)研究目标。指课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明确,具有可行性。
 
(5)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中各种变量进行考察、探讨、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量的范围等。其语言应简明扼要。
 
(6)研究步骤。即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对规定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研究的每一步骤,每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确的说明。
 
(7)保证措施。主要是对研究材料和设备、测试工具以及经费等问题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
 
(8)成果形式。即包括阶段性成果,也指最终成果形式,即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结果以什么模式来实现。一般有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电脑软件等。
 
3.论文的写作。
 
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型:教育科研论文的构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基本型是由绪论、本论、结论构成的三段式。分述如下:
 
(1)绪论,又称前言、绪言、引论。它是教育科研论文正文的起始部分。这部分在写作上应包括下列内容:第一,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理由和意义。第二,提出问题。即表明作者对该课题的见解和观点,说明该课题从何而来,对这一课题有什么新建议,新的成果是什么。这是结论的核心部分。第三,说明论证的方法。即说明作者论证本课题将要使用的方法,包括一般常用的论证方法或新理论、新的思维方法等。绪论只能简单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篇幅的份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
 
(2)本论。本论是展开论题,表达研究成果的论文主体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是必须根据课题的性质,或正面立论,或批驳不同的观点,或解决别人的疑难问题,周详地论证论文的全部思想和新的见解。其文字量较多,篇幅一般全文的三分之二。这部分的安排和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文章层层推理,都要根据事物的内在规律,并考虑论证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效果地统一起来。
 
本论的写作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A,总分式。是一种有总论、有分论的结构方式。又可分为先总后分式、先分后总式和总—分—总式。B,层递式。又称递进式或推进式。即各层次之间是逐层深入的关系,即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后一个层次是前一个层次的进一步深化。C,并列式。又称平列式。即各层之间为平等并列的关系,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论证,各层次的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局部与主体的关系。D,综合式。即氢总分式、并列式、层递式等结构方式结合起来交错运用的结构方式。E,散论式。即边分析论述边做结论,每个层次都有较大的独立性,层次之间的联系不十分紧密的一种较为自由开放的结构形式。这类结构常以“关于……的思考”“……随想”等面目出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本论采用哪种形式,主要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不能削足适履。
 
(3)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结论要与绪论相照应,围绕本论所得的结语,对全篇论文进行简明扼要的提示,为全文收尾。这部分要写的主要内容是:综合全篇,概论正文,突出中心论点;指出方向,提出措施、意见或建议;对本课题研究的展望或尚遗留的问题;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激励读者;对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
 
4.撰写教育科研报告的一般方法。
 
撰写教育科研报告之前,一般要草拟定一个提纲,以此基础上就可以正式撰写研究报告。
 
(一)标题。标题反映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报告主题的表现,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标题要求贴切、简洁、醒目。标题忌大而空,必要时可采用正、副标题以更鲜明、清楚地反映研究的内容,比如《教育管理领域中的价值与事实——兼述美国九项案例研究》。追求标题的醒目和新颖要以是否恰当、明确表述研究内容为前提,这是一个需要在长期的教育科研活动中不断积累的过程。
 
(二)署名。签署作者姓名及其工作单位。
 
(三)前言。1阐明研究课题及其意义。2介绍文献查阅的情况。
 
(四)正文。正文应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包括方法与过程,理论观点以及文献考证等。实证性研究报告在这部分应把研究的几个主要操作过程系统地描述出来,如在实验研究报告中,应写清楚研究的选择、假设、实验分组的原则、条件的控制、实验材料、测量工具、实验过程与每一个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及统计处理的方法等。这类描述的目的是使读者能了解研究的整个过程,甚至可能依据描述做重复性检验。关于实验方法的叙述,可以实验进行的先后排列,也可依课题研究逻辑结构而定。
 
调查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着重叙述所调查问题的现象和实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其叙述不必按调查顺序进行,一般按对调查所得材料的逻辑分析顺序来写,以逻辑来决定材料运用的先后顺序,在对材料的选择、取舍、分析与综合中提出研究的结论。
 
经验总结报告要指出所总结的具体经验是什么,并对经验进行分析、归纳、论证,指出经验的意义。
 
(五)结论。在结论部分不是仅仅重复已取得的经验和认识,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些经验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如果有,其最主要、最有价值的经验是什么?这些做法有没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结论写得好坏会对文章的主题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深化主题,结论部分的文字更应简明、严密,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六)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几种常用的注释有:题注,引文出处注,引文原作者注,作者注,参考文献(作者姓名、书刊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和出版地点等)。
 
有关图表的问题:在实证研究中,往往涉及到图与表,图表应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文中所有的图表都应列标题,并按章节编上号,表题写在表的上方,图题写在图的下方;第二,图表尽量紧接在正文中相关部分内容之后;第三,一张图、表尽量安排在同一页上,以便读者查阅。最后应该特别注意,图表是用来说明问题、论证观点的,而不是装饰工具,因此不能滥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