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先贤智慧 撷取古今养分
——读《孔子传》有感
礼河实验学校 袁琴玉
刚拿到《孔子传》这本书,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重新认知孔子思想价值的手边书,不了解孔子,何以了解中国,不理解孔子,何以理解人生。”这一句醒目的话。翻开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孔子传》,是一场灵魂洗礼的开始。本书主要从孔子人生的几个关键阶段入手,分别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欲不逾矩”为题说开去,讲述了孔子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年中所经历的人情世故,尤其是个人在仕途上的起落以及思想形成的过程更蕴含着古代圣贤理性的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探求。细细品读《孔子传》一书,里面集中了先人的智慧,有哲学的智慧,有历史的智慧。我们应该多读多想,从中撷取更多“养分”,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
一、自身修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生活中,我们应多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一个人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把自己想象成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同样,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同事之间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我想那些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不可能交到好朋友的。
二、业务素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地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思考还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所以我每次阅读书目时一定不会走马观花式的,而是潜心研读,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越有底气。孔子学习时从不感到疲倦,教诲别人时从不觉得厌倦,发奋努力起来废寝忘食,他乐于学习道理和教诲别人,以至于忘记了忧愁,也忘记了自己原来已经如此年迈,这是孔子一生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教育者毕生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处世涵养:“人不知己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人不知己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人都有追求名利的权利,但超过一个度可能就麻烦了。尤其是现在这个功利的社会,我们该如何看待名利,这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我想,孔子的智慧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感悟就是生活中有了朋友,有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可以了。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思想交流,这是生活快乐的源泉之一。反观现代社会,人越来越多,各种交通通讯越来越方便,但人与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我们不敢真诚地与他人交流,我们也始终对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备之心。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这需要人与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种矛盾琐事很多,我们也需要经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们也需要情感交流;如果别人不了解你,不理解你,我们都应该平淡看待。而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倒在名利场门口,有多少人千方百计要出名,挖空心思要让自己变成权威,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声音。这种行为是孔子不认同的,因为这样自己的很多烦恼会从此滋生不断。
四、团队蓄养:“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一滴晶莹的水珠虽然美丽,但经不起太阳的暴晒;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单枪匹马杀出天下,只有团结才会让人生之路更平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结需要奉献精神,需要团队的整体意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托起航船,扬帆破浪;一个人只有加入团队,才能体现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个集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产生力量,我们的意志才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些简单的语言蕴涵着人们对团结的理解与认识。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能成就事业吗?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团队精神,能够目标一致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吗?一个学校,没有团结的氛围,那么这个学校能很好地发展吗?“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惟有将团结的力量形成有理想、有目标的团队精神,才能在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成就未来。
五、立志存养:“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如此弘毅的孔子,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成为一盏明灯,在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成为一个标杆,他影响下的中国万世千秋都在汲取他的思想,圣人的价值在于他的哲理能在每个时代都给人予启示。而今,我们高喊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的社会方方面面确实在以惊人的速度在进步。但是在这繁华绚烂的背后,有部分中国人已经失去了信仰、缺失了灵魂。比如清华北大的部分高材生出国留学后就不愿再回国,在中美关系紧张时刻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辜负了祖国的培养,背叛了民族的信仰;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网络等媒体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政治打压、文化绞杀……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在快速崛起,我们惊呼“中国梦”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各个层面无形或有形的争斗始终在暗流涌动,在形形色色的思潮冲击下,传统文化的价值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是抛弃,当下我们该如何重新认识孔子,重新了解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孔子的一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子传》让我们看到了圣贤的思想、行为如何影响了他的时代,也给我们后世以为政、为人、处事以各种各样的指引和滋养。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将永远鉴照今天和将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