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我的母亲》——读《皮囊》有感(袁琴玉)
发布时间:2021-01-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袁琴玉

我的母亲

——读《皮囊》有感

礼河实验学校 袁琴玉

终于读完了蔡崇达的《皮囊》一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有感触。作者用最真实的情感和最平实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像解剖人生一样,剥开生活外壳,把自己的悲欢离合从体内抽离,赤裸裸呈现在世人面前。每个故事都饱含生活的艰辛、乌托邦式的人生幻想和残酷现实的猛烈撞击,故事里听到了心碎的声音,也看到作者的隐忍和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当然,痛定思痛之后,更看到了人生最该珍惜的东西,今天我也来谈谈自己的母亲。

我的母亲早已步入花甲暮年。前几年她的腰弯得厉害,时时隐隐作痛,弟弟陪她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腰椎间盘突出,医生说老人家要多休息,不能干粗活,晚上只能睡硬板床,我听了心里像针扎一样的疼。更不幸的是多前年母亲被查出来患脑瘤,经医院动手术虽说恢复得不错,但她的思维和记忆明显不如从前了。

母亲真的老了,一生的坚强,一世的辛勤,都被衰老和病痛重重袭击了。

生命的鲜活,从73年的磨砺中丝丝游移了。捋开母亲的衣袖,毫无光泽的皮肤松弛下来,辛劳了一辈子的手枯缩着,僵硬着。皱纹、白发、老年斑,都在宣告着岁月的无可抵御。每年过“三八节”,我曾暗自祈祷老天:老娘是个美人,岁月你不要伤害她!可是无情的岁月就是这样不饶人,真拿它没办法。母亲待我们姐弟三个特别的慈爱,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被母亲训斥过,现已是古稀之年的母亲,渐渐进入了人生的暮色。

母亲一向是强韧的,在种种贫寒、困顿与变故中,她只折折腰,从没有被击跨过。而面对暮年,她敌不过。

调入礼河实验学校后的“三八”节,我都没有去看学校赠送给我们女教工的一场电影,而是为父母买了节日礼物,然后回家陪父母一起吃饭。前些年母亲一直在悉心照料着患病在床的姐姐,忙得更是身心俱疲,非常辛苦;2014年父亲被查出患了肺癌,藏不住自己情感的姐姐还是让母亲知晓了这个令人心痛的消息,从此母亲每天以泪洗面,尽管有我们子女们陪在父亲身边,母亲还是很不放心,她也要尽心侍奉父亲。每当我下班回家,母亲总是抢着给我拿饭碗,就怕我饿着。我紧握着母亲粗糙的手,望着她憔悴的脸,我泪湿了双眼,从来不曾这般真切地体验一个生命的苍老,一种人生的不易。病中的父亲告诉我,母亲先是生下我们姐妹两个,因为奶奶重男轻女,所以没能好好地养过月子,母亲生我的时候还是难产,这又让母亲平白吃了许多苦头。在我还只有三个月时,母亲就将我背在身上洗衣,下地干活。终于在第三胎时生下了弟弟,这才让母亲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稍稍有了点地位。但是父亲排位老二(伯父成家后就分家了),下面的兄弟姊妹太多,都要靠父亲担起大家庭的重担。于是母亲因为常年的操劳,渐渐消融了一个女人的容颜和体力,谁都说:“她真是累了一世啊!”母亲肩头的累,用起早摸黑、粗茶淡饭、含辛茹苦等等词汇来表述,都是欠缺的。她一辈子操不完的心,就如案头念不完的佛经。

吃得苦中苦的母亲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下一辈祈祷好日子,惟求儿女平安、幸福。直到晚年,我们姐弟三人的繁琐家事,她仍挂念着,难以安心。我的婚事,母亲曾有一时的极力反对……最终,是母亲放弃了固执,肯许了我的选择。她说:“我们家这个腊月里生的孩子倔得很,像我呢。”也许,我遗传了母亲的倔强坚忍,所有的悲欢离合我都独自消化和吸收。可是,我这个女儿无法继承她的年代和阅历,我永远读不懂老人脸上的年轮。

读不懂母亲,不仅是年龄的距离,更是在匆忙的生活中,我越来越投身于母亲以外的圈子,深陷于重重俗务。再不能如儿时那般,肯乖乖绕在母亲膝下,安静地听她的故事,她的唠叨……许多的日子,我在勤奋在忧烦,在悉心经营自己的世界,忽略了母亲的悲喜,忽略了她的一头乌发是何时挂了白霜?她的脊背是怎样佝偻的?她的步履什么时候变得蹒跚了?是啊,从何时开始,母亲眼底的故事和心灵的痕迹慢慢被我这个女儿忽略,也被整个世界忽略了。

可母亲却是安然地接受了一种忽略:“人老了,不中用了,你们过得好,我比什么都好。”以前母亲总是很知足地守着老父亲,两个人衣食简朴,舍不得享受舒适,儿女给他们的钱总爱存着。母亲是那么的知足,平日我们几斤水果、几袋素食的看望,逢年过节到父母屋里聚一餐,或是用手机慰聊几句,老人就笑逐颜开了……而如今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母亲常常在我们耳边诉说:晚上睡不着,老是想着你爸,电视机整夜开着……我知道,母亲现在一个人越发孤单了,她需要我们陪伴啊!

曾和学生一起听过著名演讲家邹越《让生命充满爱》的精彩演讲,不禁动容:和普天下白发苍苍的父母们一样,我的母亲用尽一生的累,只是收取一份孝心,然后幸福地满足。而今,我们姐弟三人都在庆幸是机遇给了我们尽孝的机会(因为拆迁,都被安置在同一个小区里,而且我离母亲只有两三分钟的路程),弟弟负责挣钱养家,时不时地塞点零花钱给母亲,母亲乐得跟孩子似的逢人便夸;姐姐白天陪母亲散步,可以让我们安心上班;弟媳下班烧饭不让母亲操半点心,为母亲买衣买鞋羡煞旁人;我更是懂得好好珍惜,因为当初母亲生我的时候吃尽了苦头,所以现在母亲的洗澡换衣都是我在给她料理,每天陪她一起吃晚饭,跟她说说俏皮话,每周我都会陪她一两个夜晚,看着她像孩子一样酣睡的面容,听着她酣畅淋漓的呼噜声,我也是如此的满足……

说到这儿,突然间很想重新去读一读蔡崇达那些有温度而又带着疼痛的文字。这本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皮囊就是生活,生命因生活中有苦、有痛、有挣扎,所以才有了幸福,有了意义。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不可承受的轻或重,如何举重若轻则是如何生活的永恒课题。能够在别人的生活中找到自己,也是一种成长。遇见《皮囊》,照见自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