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袁琴玉读书笔记(2021.04)
发布时间:2021-04-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袁琴玉

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安静做真实的教育》

作  者

姚跃林

阅 读 时 间

2021.4

教 师 姓 名

袁琴玉

年 段、学 科

一年级语文

精彩摘录:

“当层出不穷的琐事如刀锋一般划过,将我们的时间切割成无数碎片,将我们的情绪切割成无数碎片。我们仍要坚守安静的心灵!坚守安静的校园!坚守安静的课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身立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安静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以及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那样的美好。

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安静与课堂”,是在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要少一些聒噪,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之间的交往、探索,要把握好讲、活动和悟之间的度。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应该追求“润泽的教室”,我想学科课堂需要的并不总是热闹的氛围和活力,更需要在宁静的思考和深刻的学习中,让孩子拥有一方静思,精美而不失灵性的生长沃土。反之,安静的课堂也并不是死气沉沉的课堂。《礼记·杂记》中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如果说热闹是张,则安静是驰。安静的课堂,更强调的是一种有节奏的,张弛有度的、自然的课堂,是“教有序,学轻松”的和谐课堂,更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

“安静与校园”,在教育界的喧哗嘈杂中,谁都渴望能有安静的学校。学校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才会出现。在安静的校园,教师能敬重常识,保持理性思维,既能深刻地思考复杂的问题,又能展示简洁平易的教育风格;学校不折腾,教师的心境就会变得辽阔。一所安静的学校,会成为学生的童年青春记忆,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他们能体会到“正常”的重要。

“安静与心灵”,是教育者守着一颗安静的心,做到“不盲”。即不盲从地追随社会潮流而动,对教育理论进行适当运用,不盲信;对教育前景进行理性追求,不盲动;对教育荣誉要有平常心,不盲争。诚然,如何去做教育,那就是先要有颗安静的心,安静做人,安静生活,安静教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