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在真实的教育》读后感
礼河实验学校 陆永青
老师越来越缺失幸福感,干得那么苦累却不见好的教学效果,有些老师厌教、不少学生厌学……为什么?一连串问题困扰着教学一线的我们,也常交流探讨,依然迷惘无奈。近日,拜读了姚跃林校长总之一切都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了,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又反复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坚守初心,用爱沐养学生!一书,文中许多话触动了我,点醒了我,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老师,我们的主阵地是课堂。如何经营好课堂这块生态地?以下几方面很重要。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幸福感源于和谐的关系,不幸福其实就是没有处理好各种关系。师生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纵观教学现状,不得不承认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甚至根本不和谐,原因当然不是单一的某方面,也许是综合的多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的责任心一流、教学水平一流,为何师生关系也并不理想?姚校长给了我们答案——“挚爱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素养”,是的,也许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为师者对学生的爱不够深、不够真。一向强调以德育人,师德应该是摆在首位的,教师的道德素养比文化素养更重要。真爱学生,你就不会只关心学生的成绩,会关爱他的身心;你就不会丢下“学困生”,会因人施教分层教学,提供及时的帮助,以免他陷入长期的“陪相公读书”的痛苦境地;你就不会轻易发怒大声呵斥,而是心态平和和颜悦色对待每个犯错的学生;你就不会几次三番后失去耐心,而是不厌其烦反复和他谈心为他讲解……这么想来,不少老师包括本人还得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真正做到敬业乐业,诲人不倦。如果这样,师生关系自然和谐,相信好学、乐学、善学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二.把握“现实快乐”。现实快乐即当下快乐,姚校长书中多次提到“现实快乐”,因为我们的学生有很多的不快乐,不用否认,我们分明看到一些学生时常愁眉苦脸、怨气满腹甚至怒气冲天在学,是被动在学。试想,课业负担那么重,挑灯夜战做作业,早上睡意朦胧匆匆赶去上学,一节节上不完的课,一次次拖课硬是挤掉了课间10分钟,有时音体美信息技术课还莫名被语数外霸占,作业不完成被老师批评,成绩不理想被爸妈责骂……这样的学习,有多少人喜欢?能自觉自愿苦学乐学的人,恐怕提着灯笼也难找啊。差生不好混,好生不好当,学生负担重,老师压力大,师生关系恶化,教学环境不生态。要想改变,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至关重要。为师者从真爱出发,放下姿态感受学生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还给学生自主的时间,给予适度的自由空间,顺应孩子的天性,校园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堂应该有笑声、掌声和讨论声,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把课堂打造成生态和谐的乐土,把校园建设成人人向往的乐园。
三.放眼不久的将来。为师者要有服务学生的意识,爱之,就要“为之计深远”,真爱学生,就要为他的将来着想。他的习惯不好,就要多提醒多督促努力帮他纠正,助他养成好的习惯。他有画画的爱好和特长,就要鼓励他保护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家境贫寒学习困难,就要“精准扶贫”,给予适当的物质援助和精神鼓励。他无心向学开始早恋,就要友情提醒、坦诚相告、深入谈心,帮助他处理好和异性的交往……教书育人,育人为先为重,把学生培养成有德之人,宁可让他成为平凡的普通人,也不愿让他成为精致的自私的功利主义者。
生态的课堂源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真爱、学生对老师的敬爱。生态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有乐有趣、有序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把有限的课堂向无限的课外延伸。
教育,其本质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只有安静的教育才能达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理想状态。这需要从教者和受教者都能享有三维的“安静”,即安静的课堂、安静的校园和安静的心灵。通过阅读姚跃林老师的作品,我感到他所阐述的很多观点与我们的教育实践产生了“碰撞”。安静是做真实教育的基础,真实的教育势必带来安静。教育需要安静的氛围,“静以思远”,安静的氛围中教育者才能思考一些有益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长远之计”,才能做真实的教育。反之,真实的教育,势必带来教育环境的安静,因为大家都在遵循最朴素的教育规律,无需喧哗。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至今已近二十年,毋容置疑,各地涌现出一批有特色的教改品牌。然而,也有一些地方轰轰烈烈地掀起一浪浪的教改热潮,教师的学习、模仿、评比活动一轮又一轮;教师参与的各类其它考评、学习任务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怪现象:教师的工作包罗万象,他们戏称自己为“老包”,这些忙忙碌碌的事情占用了教师的很多精力,使他们无法安静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2019年初的教育部会议上认真地部署为教师“减负”,正是说明教育主管部门认识到了教育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姚跃林老师的呼吁和期待,得到了一定的回应。
《安静做真实的教育》上编谈到校规的价值,我将其总结为:“将校规发展为文化,将口号镶进灵魂”。这样,学校便可以自然地发展、安静地做教育,师生均可在舒适的环境中自由地成长。我们张家港市凤凰中学有一个校规:晨会与宣誓。每天早晨,学生到校后的第一件事是晨会,晨会的形式丰富多彩、寓教于乐;晨会的第一件事是宣誓,宣誓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入定”。初一年级入学初,各班级班主任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宣誓誓词,根据国家的教育法规、我校的办学目标,结合班级自身特点字斟句酌地编成本班级的宣誓内容。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学生们每天晨会上响亮、清晰、准确地宣誓一遍(初期可以宣誓两遍)。日积月累、骨化风成,学生们不仅对宣誓内容口出能颂,也逐渐将宣誓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人生座右铭。如班级的誓词是:“我将唤醒所有的潜能,我将凝聚全部的力量,用拼搏换取理想,凭奋斗铸就辉煌,我将把骄傲的人生奉献给祖国和师长。因为我有满腔的热情,我有青春的昂扬。养成阅读习惯,勤奋伴我成长,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以一个个成功的今天起航”。有的师生曾经质疑这样的宣誓有没有效果,事实证明它的功能强大:铿锵的口号引导学生们树立理想、自我鞭策、寻求方法、找准方向,其文字所载的精神渐渐镶进学生们的灵魂。以这个初二6班来说,他们的班级整体上学习成绩优异、班风积极向上、个人素质全面,一直是一个令人骄傲的集体,师生的“仁爱之举”多次被报道、颂扬。“一年顺口,二年入心,三年以后侵染成色”,这是凤凰中学校长蒋斌经常提及的宣誓活动目标。经过7年的坚持,现在的凤凰中学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工作井然有序,师生各尽其职,教风学风日盛,教育教学成果斐然,他们已经能够“安静地做教育”。不仅如此,长期执行的校规,已然成为了校园文化,这些深入人心的文化,又反过来熏陶着师生们的心灵。凤凰中学的另一个特色——《课堂教学的12345模式》也逐渐形成课堂文化,正在造福成千上万个在凤中就读的学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