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经过驯养,可以成为出色的马戏演员。驯养海豚主要靠物质刺激,完成一个动作,奖励一条鱼,让它形成条件反射。训练讲究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比如钻入圈这个节目,先让海豚学会钻圈,慢慢换一个冒烟的圈,再换一个有点火苗的圈,最后才换着火的圈。一开始就钻火圈,它当然不干。
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生理活动的节律性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学生认识活动进程本身也是有序的,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因此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之序。只有循序渐进才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系统的知识,发展严密的思维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或是为了教学进度的需要而急于求成,甚至越俎代庖,可谓得不偿失。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骛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
作文课教学,往往容易忽视掉。因为语文教材中对于“写作”部分没有独立而明确的文本指导。大多数作文课常是点评上篇作文―布置本次作文―学生作文三步走的方式。教师点评往往是零散的,作文命题固然按照单元要求,通常也比较随机,导致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无序的,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得不到科学、有序、稳步的提高。作文教学内容的序列化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作文教学序列化,一是文体训练序列化,二是写法指导序列化。要与阅读教学及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相结合,让教材上的内容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再加上教师写法的指导,作文训练要求达到一至两个写作目标。训练形式可以有大作文、周记、小练笔、片段训练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作文序列化”。以阅读教材为典范,把阅读与写作贯穿起来,只要学生作文达到了本次训练的一两个要求,我就给学生高分,甚至满分。这不仅打消了学生用处不大的念头,而且也端正了学习态度。通过这种层进式的训练,也让他们觉得写作文并非一件难事,只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登上高分作文的台阶,也是很有希望的。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文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写作文的兴趣。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不会为“教什么”“用什么教”和“怎么教”而苦恼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也能得到科学、有序的训练和提升。
驯兽师在训练海豚跳高时,先在水面下拉上细绳,海豚每次从细绳上方通过就会被奖励一条鱼,以此形成条件反射。驯兽师不断抬高细绳,尝到甜头的海豚也每次都试图从细绳上方通过。细绳一点点抬高,逐渐放到了水面之上,而海豚也就逐渐变成了跳高高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期间,受激励的程度越高,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就越大,而且有长期的正向效应;反之,经常得不到肯定和激励,甚至有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不仅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高,而且学习的自卑感会不断加深,从内心会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学生不是待装的瓶, 而是待燃的火花”,所以我认为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智慧火花,而点燃这火花的最有效的方法应是对学生不断的激励。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艺术的顶峰——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实践证明,只有教师爱学生,而且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爱时,师生间才能产生相互的感染效应。教师要做好工作,仅靠自己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学会鼓励,体谅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当教师作为行为的主体在施教过程中自觉追求一定的愿望或意图时,教师教育的方式方法会给学生带来与之相适应的实际效果。学生在学习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不懂的情况,这时就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伸出热情之手,如用激励的话语“你再想想,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及时点拨,无论对与错,都让学生把话说完,并能体面的坐下。其实,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可能让学生愉悦一整天;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热心帮助,也许会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鼓励是一种爱的表现,意味着赞许和期盼。实践证明,只要适时,适量,适度,循序渐进地给学生以鼓励,学生就会在轻松的情绪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师只有用爱来交换爱,用真诚交换真诚,才能赢得学生的爱。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名教师的示范课,留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我们如果单纯模仿抄袭,必定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要因生制宜。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创新教学方法,追求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真正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