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有感
礼河实验学校 周金松
有幸拜读朱永新老师的《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一书,深有感触!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做为家长要做好榜样,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就接受者家长的影响和教育。最初的言语是从父母那里学习的,最初的感情是受父母感染的,是父母手拉手教孩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是在父母的指引下进入社会生活,去了解社会,所以,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有着绝对的威信,孩子十分依赖家长,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自然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家长的教育成为孩子生活的准则,家长对周围人和事的评价标准,将会成为孩子的道德评价标准,甚至父母的作风、习惯、气质、兴趣、爱好、个性等特征,都会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孩子。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父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尤其近年来,随着很多新生事物的出现,教育孩子变得更有挑战。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觉得教育孩子还早,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经历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往往又会觉得教育孩子已经迫在眉睫,不容忽视了!如何把自家的孩子教育好?很多家长也常常犯难,甚至焦虑。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从各个角度来理解孩子,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首先要细心观察!
父母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了解他们想些什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想法……但是,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闭锁心理。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一再追问,要是引起了孩子的反感,那么我们只会什么也得不到,同时获得的可能就是孩子的不信任了。
其实,孩子心中的秘密总会在他们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上露出蛛丝马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我们就会从他们的学习生活活动以及人际交往中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当孩子满怀心事、忧心忡忡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不应该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当孩子不肯说的时候,不必勉强,不妨告诉他:看你心事重重的样子,我也很着急,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帮助你。让孩子理解父母对他的关心、爱护。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不愿向别人袒露的内心世界,孩子也是一样。
其次要以己度人!
在细心观察中达到了了解孩子的目的,我们还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在观察中,我们要经常反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会希望我有这样的父母么?经常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想。比如有的父母望子成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娱乐,不让他们看自己感兴趣的书,不让他们参加家庭劳动以及一些社会活动;看到孩子成绩有所下降,或者有了其他兴趣爱好的时候,就会产生不满,甚至呵斥……有的孩子是进了努力在学习的,可能成绩并不如意,但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和孩子是有差异的。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会成为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我们如果能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也许就是不一样的态度了。这样的话,两代人的相互交流沟通也就会变得容易,父母与子女之间也能更容易达到心理相容的效果。
最后和谐进家庭!
如果父母和子女之间产生了隔阂,父母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闲暇时间,和自己的孩子聊聊。父母可以和孩子争论,无关对错,不要结果,而是争论的过程会让孩子明白更多的事理,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逐步培养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参与家庭讨论,和孩子共同探讨人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我们做父母的要让我们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把宽容、理解引进我们的家庭生活,用我们的爱来影响孩子,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德智体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特备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格的形成,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塑形的作用。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是家长的翻版,这些说法都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决定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革命导师的教导十分深刻,教育子女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和影响的重要途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