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有感
--我们曾经是孩子,孩子终将是我们
礼河实验学校 曹娇
阅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要学会尊重、信任孩子!相信,是教育最主要的原则,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我们曾经也都是孩子,孩子也都终将是我们。小时候我们也讨厌考试,讨厌父母的盘问,但是渐渐的我们成为了自己讨厌的那一种人。
“曹老师,小A体育课时拿出了一把刀!”听着同事的反应,愣是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急急忙忙找来小A,居然还是一把锋利的长刀。我很生气,因为再三强调,不允许带危险物品来学校。于是我劈头盖脸地先是教育了一番,当问及原因时,她告诉我,“放学路上一个人走害怕,我用来防身。”我不以为然,告诉她小h也是自己回家,也是女生,有什么要紧。她:“不,她有妈妈接送。”说到这里,她抽泣了。我心一紧,回忆过往,她不洗澡,不换衣物,我委婉地提醒一次又一次;开学前总是不填表,我不停地催啊催啊,催得我欲哭无泪;疫情在家也是一次网课没上... 这一切,总是让我觉得无奈且郁闷。可是,我忘了,她是一个孩子啊。还是一个父亲不管,母亲逃走的孩子啊。我开始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耐烦。于是,从心理、身理、生活、父母等一切着手,我关心辅导她的一切。时间是个好东西,她渐渐开朗,父母在我的干预下,也开始关心孩子,一切都往好的方面发展。正如我和孩子讲得一样,你在孩童时期就在经历这些挫折,并且能打败他们,将来的你会是多么优秀啊!
一朵花,一颗草,它那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已具备了。但是有些种子竟不能发芽,便发了芽,竟有苗而不秀、华而不实的......称职的种植家栽培植物,虽不能增加植物的可能性,却能渐渐改良那不良的遗传性和环境。不称职的种植家非但不能改良遗传性和环境,反而阻遏可能性,那么植物就糟了。如今把植物比作小学生,小学教师便是个种植家。栽培小学生有效没有效,只有他负责任。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是新教育人对于教育的基本信念。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孩子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在此基础之上,不要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各种潜能、兴趣、特长,然后给予最大程度的帮助与支持,帮助孩子把自己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步能从孩子的角度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孩子们能给我们更多的惊喜。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 “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作为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 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一次,我和小H家长电话沟通,孩子的爷爷上来就问:“老师,这小子在校是不是不听话?”不难看出,有些家长(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学生家长)把家访看成了告状。究其根源在于以往的教师沟通,总是以报“忧”不报“喜”的行式出现。报“忧”不报“喜”的家访行式,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利于发展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也不能使家长很理智的对待自己的孩子,要么痛打一顿,要么无可奈何。
小H,父母离异,爸爸给他找了一个“秀妈”,妈妈给他找了一个“爸爸”,孩子虽然有两个爸爸,两个妈妈,但他仍然有爷爷、奶奶照顾。形成了他放荡不羁的性格,他课上不专心,课后作业不完成,不遵守纪律。教育过几次,效果不佳。告之家长,好景不长。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班级学生闲谈中,得知他的利用下课时间把班级的格尺认真地擦洗干净,我抓住这个机会,这是他的一个闪光点,当着他的面向他的父母报喜,并提出如果在小事上也能这样出色,做个懂事的孩子就更好了,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这下可真奏效,小H上课认真了,课间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了。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写了家校联系单。总之,该生一有进步,我就设法给他“报喜”,使他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希望他进步。这样他就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觉性,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进步。
几次成功地和家长沟通,给我的启示是:沟通时“报喜”有时比“报忧”更管用。可也不排除例外。
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向上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没有必要常常考问盘驳孩子。学习不是为了记忆、为了考试。只要学生的学习出自他自己的内在需求,只要学生的学习是与他自己的生活、生命紧密联系的,学生自然会记住并保存下这些知识。这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保存下来的知识,是在关键时候能够使用的,而不是为考试准备的。教育的艺术在于,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所以作为教师或者家长,没有必要常常考问盘驳孩子,反而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蒙台梭利说过:“我们的错误会落到孩子身上,给他们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会死去,但是我们的孩子将承受因我们的错误而酿成的后果,对孩子的任何影响,都会影响人类,因为一个人的教育就是在心灵敏感和秘密的时期完成的。”对孩子友好,才会让人类美好,让明天美好!让我们拉起每一个孩子的手,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和孩子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