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河实验学校教师读书笔记
书籍或文章名称 | 教育的情调 | ||
作 者 | 马克思·范梅南 | 阅 读 时 间 | 2024.12 |
教 师 姓 名 | 李慧东 | 年 段、学 科 | 七年级语文 |
精彩摘录: 人们谈到教育细致描述才能触及似乎都只关注课堂上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点、会做几道练习题,等等。这些显性的东西往往成为衡量一节好课、一位好老师的标准。但是,孩子在课堂上究竟有什么样的体验?老师所讲的是否对其产生了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和研究。教育现象学认为,比起老师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孩子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更为重要,孩子在课堂上真正体验到的东西、真正受到的影响也许更富有教育意义。涉及课堂体验的教学活动无法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需要聆听教师和学生的细致描述才能触及。 | |||
读书感悟: 是啊,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才是更为关键的。但是,取消中考和高考,教学质量不一定会有所上升,杜威所提倡的实用主义教学,探究式学习也只能因课而异,只有将传统教育与实用主义教育相结合,才可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教育机智,就是教育的敏感性,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站着学生的角度思考,体会学生此时的心理状态。“他们的降临给我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体验可能性。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在成长,在体验着生命,同时也在体验着生活的各种可能性。父母和老师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有意识地向孩子们展示生活中各种可能的存在方式。如果他们能意识到成年本身也是一个永未完成的成长过程的话,他们就会这样做。生活永远在质疑我们此时此刻的生活情形:这就是我的生活吗?我应该这样来度过光阴吗?没有人能比一个孩子更强烈地、更经常地提醒我们思考这些问题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