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培送教送精彩 且学且思且成长
——区第二十轮 "送培上门" 小学数学学科第七次研训活动在礼实举行
2025年4月25日下午,礼河实验学校举行了武进区第二十轮小学数学学科“送培上门”第七次研训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堂,赋能新成长”。
庙桥小学的李天豪老师以生活情境导入三角形概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材料理解定义核心。通过长颈鹿找房子的趣味情境,将生活经验迁移至数学概念"高",借助实验活动重构认知。运用分层实验任务促进思维可视化,突破钝角三角形外部高的认知难点,同时渗透同底等高的跨课时知识。借助钉子板、小棒等教具,将抽象几何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构建"做中学、辩中学、创中学"三维学习路径。通过实验记录与对比分析,使思维痕迹显性化,在认知冲突中深化理解,形成以实验促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打造思维生长的活力课堂。
星辰实验学校薛晶菁老师的教学以估计水果数量导入,引导学生探究50的大小。通过让学生以花生米、蚕豆、玉米为材料,开展估一估、抓一抓、数一数的活动,感受50这个数所表示数量的多少,发展数感和量感。同时,学生在操作中提升估测能力和推理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课上还组织同桌比赛抓蚕豆、玉米,强化学生对50的认知。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
礼河实验学校的张涵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张老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逐步探索转化策略的应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在张老师的巧妙引导下,深入理解转化策略的本质,掌握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策略意识,领悟转化中的“变“与“不变”。
武实小分校的崔莹颖老师以“学为中心”,通过真实情境“装扮教室”引发“相差问题”探究。学生运用“画数学”(一一对应图示)、“说数学”(编数学故事)等方式理解减法本质,教师以追问“为什么用减法”深化思维。通过“多多少”与“少多少”双向对比,构建“相差即减”的结构化认知。课堂注重多元表征与对话生成,如对比算式意义,引导学生从具象到抽象,体现“素养导向”教学理念,实现数学眼光、思维与语言的协同发展。
苏教版教材分册主编侯正海老师围绕小数乘除法及估算教学两大方面向全体老师介绍了新教材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理。在小数乘除法变化中需要寻找合理的路径,明白运算意义决定算理,算理产生算法,凸显数学的本质。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全体教师清晰估算教学的意义及方法。
送培导师潘香君校长首先肯定了四位教师和团队精心准备、精彩展示课堂,提供高质量的研究内容;接着从课标引领教学、深度理解教材、技术赋能教学三个方面要求全体学员认真设计每一次的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在课例中看到了实践的火花,在专家引领中明晰了前行的方向。教研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深耕课堂,精进教学。愿我们能将今天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将所思所学融入课堂,让数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未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