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教育好斗的孩子(张海峰)读书征文
发布时间:2025-06-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海峰

教育好斗的孩子

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张海峰

 

《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我是第一次阅读,给我影响比较深的是文中的“这是一个10岁小男孩的案例”。

文章讲述了一位跟着两位祖母长大的三年级好斗男孩的故事。这让我联想起了我们身边也有一些类似的学生。教育这些孩子,作为老师,有时真的很“头大”。

孩子性格过于好斗,怎么教育?

一、理解与接纳

老师要理解孩子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孩子的好斗性格可能源于其天生的特质,也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以理解和接纳为基础,这样才能开启正确的教育之路。

二、引导沟通

要学会和孩子沟通,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绪和需求。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需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后果。这样不仅能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设定界限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明确界限,帮助他们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了解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还能让他们明白自己有责任为他人考虑。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度,让他们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四、培养同理心

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或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比如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这样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减少冲突和争斗。

五、培养兴趣爱好

鼓励孩子参与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或兴趣班,如音乐、绘画、体育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还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同时,参与集体活动能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从而减少好斗的倾向。

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因素之一。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样能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可以与孩子深入交流,了解他好斗的原因,是情绪表达、模仿他人还是缺乏解决冲突的能力。在平时的教育中展示和平解决冲突的方式,成为孩子的榜样,教会他们如何用言语表达情绪和需求。教育孩子识别、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教他们使用深呼吸、数数等简单方法平复情绪。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面对孩子性格过于好斗的问题,我们要以理解和接纳为基础,通过引导沟通、设定界限、培养同理心、培养兴趣爱好、家庭教育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式来帮助孩子逐步改善性格问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