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读书是一次美的修行
发布时间:2018-01-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曹亚明

读书是一次美的修行

——读《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随笔

礼河实验学校  曹亚明

修行是走一条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深远处的路。而在这条路的尽头,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真谛。生命尚且如此,作为整天与书本打交道的教师来说,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来说,仅仅看到这个书名,便觉得与众不同,心仪之感油然而生。当我真正潜下心来读这本书时,委实也得到了很多好处。

仅仅看到这个书名,便觉得与众不同——不在文采,而在视角。当我捧起这本书时,委实也读到了这一点好处。念及家中书房里教育教学类书籍虽不及文学作品之多,不过数量也已比较可观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分享教育模式、教学理念、实践经验等等,总感觉这类书籍都在尽力诉说“该怎样做”,即便内容上乘,与读者之间(至少是于资质平平的我而言)仍是隔着一点距离;而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则从“要读书”这一本原视角出发,通过作者的工作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的思索体悟,使得读者明了自己与书籍之间就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相信通过用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定有心得,亦有一试之愿。诚如作者在自序《让我们都来读书吧》一文中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以此语观之,读书大抵就是与教育相接的那座桥梁了罢。

我以为,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的另一个难得之处,就在于作者的阅读与感悟并非“散射式”的,而是经过精心汇集的“阶梯式”的思考——从第一辑的“教学即创造”,到最后一辑的“变革即未来”,呈现了一种着眼当下,又把目光推及至未来的教育观。我想,自己在为其中一篇篇微言大义的“读后感”打动之余,更是被作者这种阅读的分类分层思索的做法所吸引——与其说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向我们绍介了一本本好书,分享了作者一次次的感悟,不如说其重要价值体现在引导教育同行们对阅读过的教育著作进行分类整理,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阅读脉络,以助今后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较为方便地找到对应书籍而再次得到指导。所以,我便寻着这种做法,对自己之前读过的部分书籍进行了整理,分出“师德素养”、“教学专业化”,以及“教育效能感”这三个版块,虽显粗浅稚嫩,却是对照本书内容与做法而得的一点感悟——这大略可说是我与本书的真诚致敬了罢。

我最喜欢第一辑中的几篇文章。第一篇:《让学生喜欢的诀窍》。诀窍一,自己先变成孩子,诀窍二,遵循教育的规律,诀窍三,要时刻以身示范。这是常局长读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的读后感。

还有《第56号教室的文化场》。常局长从“一、建设互相信任的教师文化。二、创造适切的管理文化。三、锻炼育人的课程文化。”来解读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转化问题生——你可以这样做》。常局长从“一、找寻问题的成因;二、做好病情反复的心理准备; 三、关注问题生身心发展的新动态;四、构建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来解读全国著名班主任钟杰老师的《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一名后进生转化》。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的确,在休闲时光,沏上一杯茶,捧着自己喜爱的书,端坐于窗前,静静地阅读,这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捧一本书只为享受岁月。每晚睡觉前打开一本书,安静的读着,读着,让浮躁的心灵顿时安静下来,然后美美地进入甜蜜的梦乡。这些时候都会让我体会到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我们教师自身在多读书的同时,还得鼓励我们的家长多看书,让家长去影响他们的孩子空余时间多看书,亲子共读,提高阅读效率。如果全社会的人都充分利用闲暇时光来看书,社会治安会更好,公安部门就会精简员工。

我虽是不是班主任,但每次与家长交流,我都会向家长宣传阅读对孩子终身发展的好处。我鼓动家长让孩子多阅读课外书,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后,家长要带着孩子多看书,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正式开学后,我会在班上做出规定,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学生不得看电视。在完成家庭作业后,可以到室外与小区的朋友一起玩耍,或在家看看课外书。因为电视剧有连续性,孩子在学期中如果恋上电视剧,那家庭作业势必会草草了事,作业质量一定不会太高,看电视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这些都是拜读书所赐。一本书、一个人,会给自己带来巨大影响,让生活因此而改变。这是读书的魅力所在,也是神奇所在。而读书的启蒙和引导者,应该是这本书的作者。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态度,把读书当作生活方式,自此之后,生活就真的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一定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让自己内心更加充盈,视野更加开阔,幸福更加高级。作者是在四十岁评到特级教师之后开始这样的方式读书,我没有这么高的起点,但今年刚好四十周岁,希望这样的读书生活可以像作者一样始终坚持,也相信作者的读书精神可以支撑和鼓舞我读的更多,读的更远。继续读书,在这条路上可以遇到更多的朋友,可以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相互鼓励,人生也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